阅读这件事情变成任务之后,就不再变得愉悦。
这是我最近在看《软利器》最大的感触。实在看不懂。难以和作者产生共鸣,前段后句的语言要反复思索,外加边看边做读书笔记,几页纸都要读半个小时以上。有时候觉得很生气的时候,觉得还不如去翻阅教材来的快,把作者的主要理论条条框框背记下来,外加一些能够证实的例子,就足够成为谈资。可还是自己去翻阅吧,用笔把有意思的句子和段落摘下来,写下浅显的简洁。或许有一天会灵光乍现,或许有一天会像令狐冲在华山后山找到绝世武功一样,我的天灵盖打开,骨骼清奇打通任督二脉,成为一个看什么书都明白理解的人。我给自己许的愿景是这样。像是小狗面前有肉骨头在引诱一样。我是那条狗,上帝是拿着肉骨头的手。
为什么要阅读生涩难懂的书?想到大二的时候在图书馆天台和一个朋友争执读书问题。他理性成绩比我好的多,主张阅读专业书籍。我还是处在阅读完全凭兴趣的阶段,文学哲学小说侦探科幻,好看的可以一口气看完。我到现在都认为这是与个人意愿有关的事情,不看专业的书未必不会处理事情。世面上太多关于形成习惯、提高效率的书籍。短时间完成一件事情固然令人欣喜,可慢慢完成就不好吗?
现在在准备复试。我发现我自己依然很焦虑,处在【怕赶不上】别人心情。有什么好担忧的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时差,我应该用心去体会这件事情。想象这是一场聚会,是和老师们的交流。人生中有多少机会可以和这些优秀而谦逊的人交谈呢?想到这里,我觉得紧张的情绪好像放下来了一些。
你要静候静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