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很多家长或者学生向小房咨询如何填报中考志愿。这个是非常个性化的,但是,在填报志愿的过程中,也需要注意一些事宜,需要进行多方面的考虑。在这里,我想集中地解答一些家长和宝宝提出的问题。小房首先需要声明一下,本文为原创,文中所有的观点,只做与家长和同行交流之用。未经许可,本文不得转载,如有不足之处,欢迎指正。
在填报志愿时,最纠结的应该是临界生。临界生分几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第一批线以上的临界生。元调成绩和四调成绩都刚好过了一批线,而一批线以上的高中有两个,A学校属于九大名高(华一、二中、外校、省实验、武汉三中、武钢三中、十一中、六中、一中),B学校虽然不是九大名高里的,但是近几年上升的势头还是很明显的,升学率甚至已经快赶上A学校了。这时候过了B学校分数线而又没到A学校分数线的学生就会纠结,是后面的时间冲一冲报A校,还是保守一点,选择B校呢?
这时,小房会建议家长先研究一下A校和B校近两年的录取分数线。让我们以下面这个分数线为例,说明一下。(这两个学校分数线均为小房杜撰,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https://img.haomeiwen.com/i11467744/c69db6e436cafc13.png)
看看这个分数线,我们会发现,A校的分数线,在近两年,降了5分。而B校的分数线,在近两年,升高了5分。原本在2016年,两个学校的分差有20分之多,而在2017年,两个学校的分差居然只差了10分。社会上的大多数人,看一个学校的教学质量好不好,会看什么?一看中考的分数线,二是看升学率,其实就是一个入口一个出口。那为什么B校在2017年的分数线会较2016年有所升高呢?那是因为,2017年,报考B校的人数增多,特别是平时刚刚过A校分数线的学生,报考B校的人数增多,无形中就抬高了B校的分数线。但是这种现象是A学校很不愿意看到的,所以,A校今年就可以出现一种“政策”,号称可以跟本区达到一定分数的学生达成协议,只要第一批第一志愿填报了A校,即便是中考没有考到它的指令线,也可以到A校借读。这时候临界生们高兴坏了,他们中相当一批人,是A校的死忠粉,这时,他们心想,考得上固然好,就算考不上,也可上九大名高啊,无非是多交点钱呗。现在大部分人都不缺让娃上学的钱,无论如何,这批人是一定会填报A校的。所以这样看,A校的分数线,今年有可能会升高,而反之,B的分数线有可能会下降。但是幅度都不会太大,毕竟,分数线是一个大数据的结果。
还有种可能性,就是A校和B校的分数线在近两年是以下这种情况:
![](https://img.haomeiwen.com/i11467744/173829c6253004c2.png)
这种情况就是A和B都在九大名高当中,分数线总是保持10分之差,并且两个学校的分数线历年来看也比较稳定,这种情况在九大名高当中有两组。这两组对于各自区的优秀学生,那竞争是相当激烈的。特别是B学校,为了本区的优秀学生不被A校都抢去,元调之前就开始签约了,小房以前就有学生,在元调之前就被B这样的学校签约,给出的条件好到不行,免三年学费,中考不过线也可以上他本部最好的班啥啥的。能在元调前被签约的孩子,成绩也不会让人失望,这些孩子元调也都考了470,后来又拿了分配生。这些孩子并不纠结,正如小房所说的,纠结的是临界生。如果一个学生,元调考了440,四调考了445,都是没算体育的。也就是说,两次都过了B校的线,但两次都离A校的线只差几分。是应该保守一点,报考B校,还是应该大胆一点,报考A校呢?这个小房真的无法说哪种选择是最正确的,但是,我们可以先比较一下签约的情况,看看哪个学校签约时给出的条件更好。一般来说,B校的签约条件应该会比A校的好,这个好,主要是承诺进更好的班。那这时要做的,就是比较A校签约的班和B校的签约的班之间谁更好一些了。可以向两个学校招办分别打听一下,去年高三毕业的两个班的升学率和一本率。这样,做到心中有数,再来选择报考的方向,就不会盲目了。
第二种情况,一批线上下的临界生。平时、元调和四调,每次考试的分数都在一批线上下个几分。这样的孩子对于一批的学校是不纠结的,会报一个第一批中分数线最低的学校。但是他们会纠结二批的学校,如果这时候二批也有两个学校,C和D,那就要看看在这两个学校分别可以签到一个什么样的约,如果都是最好的班,那这时候家长和学生比较的可能会不一样,家长可能更看重出口,也就是升学率,但是学生,可能更在乎的是这个学校的操场够不够大,教学楼是否气派。这时,家长要和孩子一起,商量着做出一个双方都认同的决定。不建议家长单方面的决定,毕竟,孩子未来的三年在学校的时间比在家里还长。
以上就是我对填报志愿的看法。目前,还有种现象,就是九大名高中的某个学校这时向本区元调或四调达到一定分数的学生抛出橄榄枝(这个一定分数不会很高),说可以提供借读的名额。于是,这些家长和孩子,又会面临一个新的问题,就是去名高借读,还是直接上第二批?当然,那是中考之后才需要考虑的事情,现在先把当下报志愿的问题解决再说。现在这个借读的问题比较敏感,但小房忍不住想提醒一下家长,如果这个名高中给这么多学生都承诺提供借读的名额,那家长可以算一下,他今年要招多少的借读生,而中考正规录取的又有多少个学生,这么大批的借读生进校,能不能容纳得了?就算能容纳,借读生都是线下的学生,会不会降低这个学校的教学质量?再退一万步说,不会影响教学质量,那如果本来能上一个二批学校的最好的班,结果去名高借读,上了普通班不说,还多交了钱,划不划算?名高的普通班和二批学校的最好的班相比,谁的升学率和一本率要高一些?这恐怕都是家长们需要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小房认为,填志愿,真的是个庞大的工程,要考虑的问题很多,也很个性化,不同的学生个体,情况并不相同。家长们一定要和孩子多沟通,毕竟,志愿填得合适,孩子最后这段时间才会朝着目标全力去拼,这段时间家庭的和谐非常重要。最后,希望各位家长,各位宝宝都能顺利填完志愿,接下来,我们一起,朝着目标共同努力!~
最后,附上近几年各区高中的录取分数线,供大家参考:
第一批:
第二批:
— END —
转发点赞,让中小学教育资讯生动起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