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施福山
陆游画像(一)
陆游的《哭杜府君》诗
笔者曾有《唱和声里说五高》一文写兰溪杜氏五高,初刊于1999年4月6日《联谊报》副刊“史林掇英”,后刊于《兰溪日报》,2016年收入兰溪市档案局编印的《兰溪拾遗》一书。其中引陆游《哭杜府君》诗句,当时系年在庆元四年(1198),今查陆游《剑南诗稿》卷三十四,应为庆元二年丙辰(1196)秋天,故杜氏五高的父亲杜陵(杜府君)当逝世于此年。现录此诗全文如下:
《哭杜府君》
叔高初过我,风度何玉立。超然众客中,可慕不待揖。入都多宾友,伯高数来集。质如琮璧润,气等芝兰袭。晚乃过仲高,午日晒行笠。匆匆遽别去,怅望空怏悒。有如此三高,青紫何足拾。岂无知之者,相视莫维絷。穷鱼虽相悯,可媿吐微湿。亦知尊公贤,何止盖乡邑。向风每拳拳,识面真汲汲。秋风忽闻訃,执书叹以泣。造门不自決,追悔今何及。又闻著书富,手泽溢巾笈。哀毁要无益,遗稿勤缀缉。
从此诗知五高的父亲杜陵于此年即庆元二年丙辰(1196)秋天过世。兄弟有书来报,陆游作此吊唁诗。诗中先述说与叔高、伯高和仲高认识的过程和塲合及他们兄弟的容貌、品行、才学,并认为“有如此三高,青紫何足拾。”接下来写他们的父亲杜陵,说他贤名在外、著作宏富,可惜错过了造访的机会,未得谋面。希望杜氏兄弟为他缀缉遗稿,传之后世。
另:关于杜氏兄弟的生卒年,可考的是长兄杜伯高(旟)逝世于开禧四年(1207)有项安世诗为证;老三杜叔高(斿),据《中兴馆阁续录秘阁校勘》载他于绍定六(1233)十一月八十岁时特补廸功郎,据此推定他生于绍兴二十三年(1153)。
(二)
杜叔高的《蔗境庵》诗和赵与滂
乡贤杜氏五高交游甚广,与赵孟頫堂叔父、曾任闽安镇官的赵与滂友善。赵与滂系赵与訔(兰溪人、赵孟頫之父)堂弟,字肖范,号蔗境。宋理宗淳祐间(1249)在闽中为官,有题石诗,云:“诗题蔗境不题名,墨蹟悬岩碧藓平。游宦来看心忽悟,前身应是赵先生。”居室乃名“蔗境庵”,赵叔高为其作七绝二首,诗云:“世事多端好备尝,未能悦口勿轻忘。结交莫厌初年淡,晚节相看味始长。”,“美恶初终自不同,新人那念旧人容。君知食蔗逢佳境,不会人间有菲葑。”。
赵与滂晚年隐迹江湖,所作诗也大多亡佚,《全宋诗》采集其诗七首,不乏佳作。录二首与读者共赏:
《登浙江楼》
两岸共明月,阑干霄汉间。风波浙江水,砥柱海门山。昼夜潮消长,利名人往还。不知沙上鹭,玉立一身闲。
《村居》
郊外草为堂,悠然世虑忘。竹衰花结实,蜂旺子分王。村路规模狹,溪流曲折长。晚山惜余景,未肯下斜阳。
项安世画像
(三)
项安世与杜氏五高
项安世(1129~1208)字平父(一作平甫),号平庵,其先括苍(今浙江丽水)人,后徙家江陵(今湖北)。七岁能诗,被视为神童。宋孝宗淳熙二年(1175)进士,历官绍兴府教授、秘书省正字、校书郞兼实录院检讨官、池州通判、鄂州知府、湖广总领,以太府卿终职。为官多有政绩,又是南宋著名诗人和理学家。犹以诗闻名,被钱钟书先生誉为“亦推诚斋,空扫前人,独霸当时。”他与我们兰溪杜氏五高是好朋友,多有诗文往来。
在传世的项安世诗作中,我们知道他在京官和湖广总领任上曾有多次钱塘江流域的行旅,如《春日途中五首》、《新妇石》、《严州建德道中》等,洋富春江、兰江、婺江、衢江,到过桐庐、严州、兰溪、金华、江山等地。其中有《兰溪道中二首》是写我们兰溪的,录如下:
征人颊热共占霜,忽报冬温是雨祥。正向愁边闻吉语,三霜两假是寻常。
一夜清霜逗晓晴,桑林脱叶似滩声。云边恰有驚鸿过,直作滩头细橹声。
这次过兰溪是初冬,恰逢桑林脱叶时节。行船于兰江上,闻细橹沙鸣,看惊鴻掠过。虽然是老友杜氏五高的家乡,却因公务在身,匆匆赶路而未曾上岸。但他对兰溪杜氏五高是很敬佩的,有两首诗是专门写他们的。一首题为《读杜贤良文卷》,另一首题为《答杜仲高来书,哭兄伯高及辛待制,且言杜氏至仲高始预薦榜》,诗录如下:
《读杜贤良文卷》
兴公售浅戒深钩,学士谈根讳未流。万古斯文真一发,百年逢子散千愁。气雄声正师韩集,格重词妍似柳侯。天遣孤穷应有意,未追彖系莫轻休。
此诗高度赞掦了杜伯高文卷,“气雄声正师韩集,格重词妍似柳侯。”将他比作唐代大文学家韩愈、柳宗元,认为他的诗文气雄声正、格重词妍,是“万古斯文”之作,可为推崇备至。
《答杜仲高来书,哭兄伯高及辛待制,且言杜氏至仲高始预薦榜》
康庐之麓蠡之皋,太息书来杜仲高。待制功名千古傑,贤良文字万夫豪。淚㾗频向西风滴,㘯屋新随举子曹。且为门阑辟青紫,柯亲威父一生劳。
从这首诗的诗题可知,杜氏五高的长兄伯高与辛弃疾均于南宋开禧三年(1207)逝世。项安世为此感慨万端,淚洒西风。他在诗中将辛弃疾与杜伯高并称,认为辛弃疾是千古人杰,而杜伯高则是一代英豪,评价极高。我们也由此可以想见杜氏兄弟在当时文坛上的地位。
戴复古塑像
(四)
戴复古、高翥和杜仲高
戴复古(1167~1248),台州黄岩南塘人,因南塘有座石屏山,故自号石屏,是南宋著名的江湖派诗人领袖。师从陆游,有《石屏诗集》、《石屏诗后集》、《石屏词》传世。很受时人称许和尊重,后世评价他是一位“有忠益而无諂求,有谦和而无誕傲”的高士。他与兰溪杜氏五高中的杜仲高是好友,同时与杜氏兄弟交好的还有其他江湖派重要诗人高翥、李尉等。
在戴复古的诗集中有多首作品是写给杜仲高的,有一次仲高自武昌下掦州,与戴复古在东园重聚,戴复古以《杜仲高自鄂渚下仪真》诗相赠,为才学俱佳的杜氏五高不为当局启用而深感惋惜。诗云:
鄂渚三千里,南楼看月回。东园花正好,去岁客重来。兄弟皆名士,文章动上台。倾国倾城色,也用觅良媒?
后来戴复古在临安再遇杜仲高时,便约李尉一起饮酒论道,并作《杜仲高相遇约李尉》诗记其事,诗云:
胸中无地著尘埃,有我唯堪把酒杯。苦恨好山移不得,生憎俗客去还来。秋风吹老东篱菊,春信才开北岭梅。管领风光须我辈,急吹短笛棹船回。
在镇江他又促成杜仲高与高翥相会,并作诗为这对举世罕见的才子一醉楚江,诗云:
杜癖诗无敌,高髯画绝伦。笑谈能不朽,富贵或成尘。今古多奇事,乾坤几怪民。相逢不容易,一醉楚江滨!
高翥(1170~1241),字九万,号菊涧。是当时江湖派诗人中的怪才,长髯飘飘、能诗善画,与杜仲高一见倾心,结为莫逆。后来高翥还特地到杜仲高家乡兰溪拜访杜氏兄弟,写下了那首名载史志的《喜杜仲高移居清湖》诗:
笑移鸡犬入城居,无复游人叹阔疏。河水通船堪载酒,桐荫近屋可修书。饭香休忆辛田米,羹美何惭丙穴鱼。我亦买山湖上住,效芹何惭贡园蔬。
据已故宋史专家邓广铭先生考证,位于兰溪的清湖别业于南宋嘉泰三年(1203)由辛弃疾助力修成,得使杜氏兄弟从紫岩乡杜宅老屋移居入城,算来距今已有800多年了。
陈傅良画像
(五)
陈傅良、叶适与杜氏五高
杜氏五高为南宋一代才俊,不但与陆游、陈亮、辛弃疾、朱熹等为友,而且与永嘉学派的领袖陈傅良、叶适往来密切。
陈傅良(1137~1203)字君举,号止斋,世称止斋先生,是南宋著名学者、教育家、政治家和思想家。乾道八年(1172)进士,官至宝谟阁制待、中书舍人兼集英殿修撰。青年时代即任教于家塾,后主讲茶寺院之南湖塾,学生数百。中举后授泰州教授,仍执教于家。任职湖南时,公余在岳麓书院讲学,弟子如云、门牆更盛,卒谥文节。是永嘉学派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在主讲“事功之学”,为学主张“经世致用”,反对性理空谈,与朱熹的道学、陆九渊的心学鼎足而立。著有《止斋文集》、《周礼说》、《春秋后传》、《左氏章指》、《历代兵制》、《毛诗解詁》、《八面锋》等。他与杜氏五高中的伯高是好友,曾有多诗赠与,录二首如下:
《简杜伯高》
我固阅人非草草,君与前辈亦拳拳。经师末数郯夫子,笔力方窥李谪仙。所恨尚于收第晚,将诗空与背时传。频年不信灯花报,报得人来亦可怜。
作为永嘉学派的宗师陈傅良,对杜伯高的学识推崇备至,把伯高的才德比之春秋时代的郯夫子和大唐盛世的李太白。又十分惋惜他的塲屋不利,功名迟迟不至。
另一首题作《赠杜伯高》,诗云:
腊后玄冥意气骄,余寒造物亦亡聊。风收夜雨春何浅,云障朝暾雪不消。真悟此身才半岁,恣听何处是三朝。粲然一笑将迎我,赖有江梅慰寂寥。
此诗以景抒情,道出了绝意仕途后杜伯高的心境和作为老友陈傅良与他的互慰之情。
此外他与杜氏兄弟中的老四季高也有唱和,其中有一首杜季高来访临别送行诗,题作《东阳杜季高远访,诗以送之》,诗云:
当世关衰壮,斯文看合离。强餐吾岂敢,后会子何期。村落秋弥好,溪山晚最宜。逢人相问讯,所见更能诗。
这是陈傅良晚年得见杜季高后的感概,写出了陈傅良既盼与季高再次相会,又不知何时还能再聚的心情。且以“村落秋弥好,溪山晚最宜”自许,希望杜季高踫见故人代为问好,并写更多的好诗寄给他。
其实,对于杜氏五高,同为永嘉学派首领的叶适(1150~1223)也对他们十分钦慕,曾专程到他们的老家兰溪清湖别业拜访,并有一诗赠给他们的小弟弟幼高,诗云:
杜子五兄弟,词林俱上头。规模古乐府,接续后春秋。奇崛令谁赏,羈栖浪自愁。故园如镜水,日日抱村流。
此诗高度概括了杜氏五兄弟的旷世才学,说他们的诗文规模乐府、接续春秋,皆为上等佳作,其故园美景也堪称绝色。
2020.11.16施福山于黄龙洞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