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带孩子去中医科复诊,他愉快地在候诊区蹦跳和小朋友聊天玩闹。
因为他知道,自己的病已经好了,今天医生不会再给他扎针或是拔罐了。
果然,医生也给出了类似的结论:孩子的治疗结束,接下来就是要注意遵循“少吃,少穿”。
但是,医生还是觉得,我给孩子多穿了一层,随即问我“你自己穿了几层?”
我无辜地回答“也是两层啊~”
哪知,医生果断地给我下了诊断“你有病!”
好吧,我自己也承认,我畏寒,易疲倦,时常觉得气短无力。
我伸出胳膊让医生把脉,果然,医生说的跟我的症状全中。
我差点忘记一旁已经“解放”的儿子,此时却突然拉住我的胳膊,有点哽咽地,带着近乎哀求的音调对我说“待会要是扎针,妈妈你别流眼泪,要笑啊~”
我有点摸不着头脑地看向他的小脸,一脸担心,眼泪就在眼眶中,小嘴却努力地挤出个强装的微笑。
原来,他是以为医生会给我也针灸拔罐,怕我像他一样害怕地大哭,提前过来安慰我呢~
看着他一脸认真的模样,听到小小的他尽最大努力所给出的安慰,我内心先是想笑,过后良久却是莫名的感动。
原来,他是在学我跟他说话的语气啊~
因为每次送他去幼儿园,我都会边走边跟他打预防针“待会要跟妈妈笑着说拜拜哦~”
路上,我还会多次演练,每次他都会回给我一个“很假的”微笑,他还是没有学会分别的瞬间要控制好情绪。
今天面对医生,他预判的场景是:妈妈要被扎针了。
所以,也学着我的样子,跟我提前“打个招呼”。
只不过,他还是有点没控制好自己的恐惧,说话时声音有点颤抖。
不过好在,医生只给我开了药,并没有针灸火罐,儿子和我都放心了:我可以不用边扎针,边保持微笑了。
这一次,让儿子担心了,也让我感受到了,他对妈妈发自内心的爱。
我们总以为,孩子永远是粗线条的,是需要我们去关怀的。
但是,不经意间,我们会被孩子的真诚和热切所打动,或者一个表情,或者一句童言。
我想,这就是每个陪伴孩子的父母所收到的,最好的回报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