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的月是中秋月,格外的喜欢!她诠释了秋之月的精华——通透、清冷、和高贵。
我搬一张小桌到露台,放上小香炉,上一根檀香线,供一杯清水,放一块月饼和一个苹果,就算赏月了吧!这是我记忆中,故乡院子里中秋夜的场景。
每到中秋,亲戚们吃罢晚饭,各自回家后。喧闹了一天的院子终于安静了下来了,这时爷爷就会在院中央摆上小长桌,请出香炉,点上三炷香。香炉前放上三个碟子,碟子里放上洗干净的莲藕、菱角、月饼、还有自制的团圆饼(一种发面的面食),还有一杯清水。我和弟弟就围着爷爷,听爷爷讲关于嫦娥的故事。夜深了,我们帮着爷爷收拾好东西,爷爷总是先让我喝那杯供奉的水,他说:“女孩儿喝了这水,心灵着呢,手也巧!”那时候没有想到心灵手巧的事,只是喜欢爷爷的这种仪式感,让我觉得又神秘又神往!现在想想那是爷爷满满的爱啊!
月 灯 故乡今晚的月和故乡的月一样的美!仰望天空中的那轮满月,清澈皎洁,如婴儿的眸,明亮而干净。露台外万家灯火的窗,鳞次栉比的楼,在一泻千里的月光下,温馨而舒心。诗人总是用孤独比拟月亮,总是形容她的高冷与独处,殊不知没有她怎么千里寄相思?怎么抒发淡淡的乡愁?她是长夜中的明灯指引着归乡人的路!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有月亮的晚上,是儿时小伙伴们的天堂!我们会做各种灯,沿着马路,沿着河边,走很远!没有目的,没有方向,就是喜欢!因为我们手里都挑着自己做的灯。从准备材料到成品,都是大家自己做的。有香瓜灯,有咸蛋灯,还有糊的纸灯笼,个别手巧的把纸灯笼糊成兔子的模样,更让人羡慕。也有笨的,直接拿着秤杆,挑着托盘,放上蜡烛,也成灯了!我们三五个,多时十几个(东西几条巷子的小孩),男孩女孩排成一排,围着家走好远,就是喜欢这样挑着自己做的灯玩,在明亮的月光下,那微弱的光,黄晕晕的,朦胧胧的,简简单单的,欢欢喜喜的。
一晃自己也从一个毛孩子,长大成人,离开了故乡,结婚生子了。记得是儿子三四岁时,那天的中秋夜有点冷,儿子穿着夹袄,我抱着他,在小区树林里看月亮。动情时给儿子诵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这一晃,又是十年了。今年的中秋,儿子学校不放假。前一周回家时,我开玩笑的跟他说“中秋节,你不放假回家。妈妈自己在家赏月,你也在学校赏月,看看咱们能不能‘千里共婵娟’”?儿子调皮的说“人家是共弟弟!”,孩儿他爹反映极快的抢答,“哦,苏轼这首词是写给弟弟的呀”!
月 灯 故乡今天的月一直很明亮,好像没有经过从蛋黄到蛋清的过程,一抬头就是一轮皎洁,感觉平日里看到的山丘黑影都淡了,果真是“吴刚捧出了桂花酒”,喝醉了!这会儿上完晚自习的儿,一定也会看到这一轮明月!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也许每个人的心里,对故乡对亲人都藏着一份深深地牵挂与惦念!只是忙忙碌碌时疏于表达,在这美好的时节,才会如泉涌般溢出。月如灯,让我感受到了爷爷满满的爱;儿子以后也能感受到妈妈满满的爱,我看到在这皎洁的月光下,爱在流动!
故乡的歌 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 响起
故乡的面貌 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望
仿佛雾里的 挥手别离
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夜深了,月儿也要西沉了,我诵着席慕蓉的诗,与乡愁告别,沉浸在当下的欢喜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