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你如何理解“逆向设计”这个概念?逆向教学设计的三个阶段分别都需要注意些什么?
本书关注的教育目的——“理解”,基于此,逆向设计法就更容易“理解”了。我理解的“逆向设计”是将预期结果倒推,再进行设计,以结果为导向的设计。
书中将“确定预期结果、确定合适的评估证据、设计学习体验和教学”三个阶段称为逆向教学设计。
阶段1:确定预期结果
学生应该知道什么,理解什么,能够做什么?什么内容值得理解?什么是期望的持久理解?通常要传授的内容比我们在有限时间里能够讲授的内容要多得多,所以我们必须作出选择。
拿教学来谈,在这一阶段需要特别注意的有几点:首先明确学生应该习得的技能,可以查看最新颁布的课程标准,以课标定目标。此时我们需要考虑到不同学段的学情、班情,做到心中有数。接着,需要明确学习内容的优先次序,也就是把学习内容有梯度、有层级、有主次地设计,切不可胡子眉毛一把抓。
阶段2:确定合适的评估证据
我们如何知道学生是否已经达到了预期结果?哪些证据能够证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逆向设计告诉我们要根据收集的评估证据来思考单元或课程,而不是简单地根据要讲的内容或是一系列学习活动来思考单元或课程。
这个阶段,“评估证据”是关键词,在设计每一个环节时,多自问几个为什么,每一个环节是否都是有效的、指向目标、结果的。这里的评估证据指的是通过在单元或课程学习过程中开展各种正式和非正式的评估而收集起来的证据,既包含传统的测验和考试、表现性任务和项目、观察和对话,也包括不同时间内的学生自我评估。如我校在收集评估证据时注重过程性评价,特别是学期末的素质报告单,不仅反映学生的学业水平,同时包含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更是成长的记录。
阶段3:设计学习体验和教学
在头脑中有了清晰明确的结果和关于理解的合适证据后,就该全面考虑最适合的教学活动了。在逆向设计的第三阶段,我们必须思考几个关键问题:如果学生要有效地开展学习并获得预期结果,他们需要哪些知识(事实、概念、原理)和技能(过程、步骤、策略)?哪些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所需知识和技能?根据表现性目标,我们需要教哪些内容,指导学生做什么,以及如何用最恰当的方式开展教学?要完成这些目标,哪些材料和资源是最合适的?
第三阶段,无疑是最核心的部分。如上所述,有了前两个阶段作铺垫,学生掌握的知识与技能需要双线并行。教学评一体化,才能产生高效能。如我校在设计寒假主题实践活动时,学生需要了解老家河南的深厚文化底蕴,在此过程中需要探索河南的姓氏、古都、名人、美景、美食的相关知识。探索研究中每个年级依据不同的主线分级进行,有侧重、不盲从。这样的设计就是依据不同学情进行的,教研组也是经过多重筛选、重组将材料最优化。
逆向教学设计是以结果为导向的教学,将教材作为一种资源而不是教学大纲。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需要丰盈自身,不断精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