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大明老师说,让课堂住进孩子的心里。这个意思,我一直是不怎么开窍的。
他说,小学六年的生活,孩子经历的最多的就是课堂学习,但是却没有在孩子的心灵深处留下印记,这肯定不是孩子的问题,应当是学科教师的悲哀。其实简单来说,我们的课堂应该是要灵动的,是让学生感到快乐的,是自由的。是能够让课堂学习演变成“课堂生活”旳,能让孩子铭刻在心,润泽孩子,让孩子感恩的。
所以,我认为这样的课堂首先必须是以人为本的,如课文《搭石》中有一段话: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我们教学时,常常会紧抓“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这样的词来研读理解,在诵读中,创设情境读中,在想象画面中,感受和谐的美,景的美。我一直觉得从教学策略来说,应该算是比较扎实地落实教学目标了,直到看了王菘舟老师的解读,才知道,我们对文本的理解是显浅的,我们没有真正理透为什么会“协调有序”,背后谁在指挥吗?当然也不够明白为什么会“清波漾漾,人影绰绰”,背后的故事与理是什么?这些都是人文的价值,我们都丢了,所以,我们的课堂顶多算是热闹,因为“人”不见了。
如果文本中的“人”不见了,课堂上“人”的价值也不会被彰显,教师心中无人,课堂怎会灵动?又怎会住进孩子心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