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开始双减后,培训机构都变得战战兢兢,原来的工作用公众号还用来扩大生源和招生,现在早变成了地下党不敢露面。最近疫情期间,上上周仅三五个同学去上课,其他都安排了线上。上周则是一个同学也没有,都在家里,只有老师们还有几个到教室,采用必要的教学设备上课。
老师们一个个相继中招倒下,我问他们有什么需要可以安排我来做,他们说不着急,先休息几天再说。我这几天差不多缓过来了,和女儿在家里,相互提醒着不要洗头洗澡,尽量多睡,补充体力,养足精神。一天除了买菜取快递,去楼下蹓个狗,很少出门。家务活儿除了倒垃圾、做饭洗碗,也极少再折腾别的,都是过过再说。一天有大量时间躺床上,感觉上是一段静谧时光。
也回忆起小时候因为身上出疹子不能见风而被家里大人强行整天包在床上,那时大约三四岁,也是冬天,每天外婆和我就在床上坐着,她坐床上,我坐在她怀里,其他大人则在床前走来走去,世界是一个圆,那张床就是个圆心,我是那圆心的心,大家都围绕我转。外面北风呼呼呼,乱得天摇地动,只有眼前一片世界是安宁温馨的。
长大以后很多事情都记不得了,很多事情写起来要向母亲求证,又有很多事情听母亲谈起会觉得很新奇。比如母亲说到我外公会织布、会打毛衣、还会拉弦子。弦子,就是一种乐器,大约也不是二胡,我母亲描述不出、我也想像不到到底是个什么东西。我只对我外公这个人和他会操作的一切感兴趣。外公是个庄稼汉不认识字,但他也是个谦谦君子,更多才多艺,生前隐忍,死后被人称道,我们每提及都充满深切的怀念。我想人如果能做到像他这样,也是极大的成功了。
外公是我所有亲人中修养最好的人。他仁慈宽厚、任劳任怨、克勤克俭、隐忍厚道。我外婆在有了4个孩子后与他结婚,之后生了我母亲一个女儿。我的三个舅舅那时已是青少年,对外婆改嫁颇有微词,然而在漫长的岁月中与外公关系良好,直到外公去世他们3家皆行抬棺之礼,令我外公极尽哀荣。我父亲是一个出身地主的女婿,在众人不待见中被外公看中入赘,后来我们还是姓了父亲的姓,外公也不计较。我父亲生性狂傲不训,极少服气、夸赞别人,外公却是令他从心底里服贴的。
我时常觉得自己是个修养极差的人,这个时候总会想起外公。我想他几乎不识字,更不要谈读书,他的修养是从哪里来的呢?是什么给了他精神力量,让他屹立不倒?让他在去世31年后,还能成为一个让我如此深切怀念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