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于1969年进行了一项实验,他找来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把其中的一辆停在加州帕洛阿尔托的中产阶级社区,而另一辆停在相对杂乱的纽约布朗克斯区。 停在布朗克斯的那辆,他把车牌摘掉,把顶棚打开,结果当天就被偷走了。而放在帕洛阿尔托的那一辆,一个星期也无人理睬。后来,辛巴杜用锤子把那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结果呢,仅仅过了几个小时,它就不见了。
以这项实验为基础,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提出了一个“破窗效应”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幢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示范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
在生活中,也会看到类似这样的现象:
比如:在一个原本很干净的楼道里,如果有人将一包垃圾扔到了角落里,而且没有及时清理,那么很快就会更多的垃圾涌过来。
最后这个角落就很可能成为一个垃圾堆,久而久之,这个楼道就会很脏。
这就是一种“破窗效应”
最开始的时候,只是一个小的问题,如果没有及时去修正,问题就会越来越大,最后就会导致更为严重的后果。
比如我们的计划,如果我们能每天按时完成,形成良性循环,最终我们就能完成计划,让自己收获喜悦与幸福。
相反,如果我每天都不能完成计划,今天落下一点,明天落下一点,可能后来你就会破罐子破摔,无心去完成自己的计划了。
要想让我们的计划最终实现,我们就需要从认真完成每天的清单开始,如果遇到特殊情况没有完成清单,我们需要即使去“补洞”,否则这个“洞”大了,就很难补了。
小洞不补成大洞。
丘吉尔说过,不要浪费任何一场危机。
从现在开始,别再浪费我们的光阴,好好修正自己。
每天进步一点点,成长一点点,不断地去完善自己。
水滴石穿,久而久之,我们一定可以见证到一个优秀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