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就是小时候总想离开,长大后却盼着回来的地方。
每一个离家的人都想在第一时间回到家,然而回家的票总是最难抢的。
因为高考志愿,我成了我们家“跑”得最远的人――从重庆到哈尔滨。每次打电话回家,外婆总是会在嘘寒问暖之后问我什么时候回家,我们也总是不停地追问老师具体的考试结束的时间,好提前一个多月着手抢票。
很无奈,我最后抢到的只有硬座――长达50个小时的绿皮火车硬座。不过事实上,这50个小时并不难熬,因为有人在家里等着我,心里无比满足,屁股也就不那么疼了。
1月13日下午三点,我们开启了漫长却不失乐趣的火车之旅,虽然没有良好的网络供消遣,但我们睡够了就看看喜欢的书,看累了就和小伙伴儿聊聊天、做做游戏,除此之外还能抬眼看看窗外的风景,欣赏日出日落,简直不亦乐乎!
“为什么这次50个小时都不觉得难熬,而上次才10个小时就受不了了呢?”
“大概是想着快到家了,我又快见到家里那两位可爱的老人了吧!”
到家的那一刻已经晚上十点多了,他们依然为我开着门、留着灯。
进门第一眼见到的是我的外公――正在灶前烧着火,抬头笑着轻轻地说“你回来了呀!”他似乎没发生太大变化,可背明显更驼了。
然后看见我外婆忙碌的身影――似乎刚刚提了一桶猪食去喂了猪,嘿,我外婆的身体还是那么硬朗!
“你们(我和接我回家的姑爷)还没吃饭吧?”
“吃了,外婆,我们在街上吃了再回来的。”
“唉,还等着你吃饭呢”听不出这里是失望还是嗔怪,我既感动又难受。
我从小就和外公外婆一起长大,外公沉默寡言,身体不太好,咳嗽起来的时候真觉得要把肺给咳出来,我看着都难受。最近几年外公记忆力一天比一天差,有时候看着我叫着我妹的名字,有时候会忘记我们上顿吃了什么饭菜,有时候想找什么东西却找不到,急了还会跟我们生气“我明明放在这里的呀!谁拿走了?!”最经常找的就是他的眼镜和手电筒。可是我们拿他眼镜和手电筒干嘛呀?
我觉得外婆和外公简直太配了。我外婆健谈,身体很好,记忆力也很好。外婆比外公年轻但似乎外婆的白头发比外公多,不知道是我观察不够仔细还是外婆实在太累了。她是个典型的急性子,常常因为一些事堆在眼前而无法立刻完成急得跳脚,一急生气就会说“什么都要我来操心!没了我看你们怎么办!”这其实是我不敢想的事。
他们几乎不秀恩爱,彼此也不说什么暖心的话,我最常听见的还是外婆抱怨外公记忆力差,但总是悄悄帮他记住什么东西在哪儿,而外公从来不会真的向外婆发脾气,总是在自己“挺长”时间不见外婆了之后不断问我“你外婆去哪儿了?你快出去找找她,怎么还不回来?”
我外婆真是一个厉害的女人:干练、好强、勤劳、节俭、能吃苦,会为人处世,有一双巧手:做饭、包粽子、包饺子、做香肠、做豆腐乳、做豆瓣酱、做糍粑等等,可以说没啥是她不会的。其实除了主内,她也主外。她现在还时常帮着建房子的人家做抬水泥、挑混泥土等重活,平时还要撑起这个家,不让外人对它说三道四,处理那些乱如麻的邻里关系。她真的让人又佩服又心疼。
有一次我看外婆洗手,我就凑过去看,我一看就吓坏了――天呐,这真的是一双手吗?怎么那么像一条枯竭的树根?因为上面刺眼的“沟壑”实在太多了!连指甲盖都像被刀割了一般,指甲缝里常年都是洗不干净的泥。她的手我看一眼就绝对忘不了,连碰都不敢碰,这都是岁月这把刀割的,见证了她这辈子的辛劳,看得我的心生疼。
我平时是个不善言谈的人,我还记得小时候的我常常和外婆顶嘴、作对。她总是期待我能够跟她多学一点,教我做饭、包粽子、包饺子、做香肠等等,可我就是不愿意做,觉得这是她叫我帮她干活儿,总是怪外婆重男轻女――什么都叫我做,不叫我弟(我二姨的儿子)做,还记得当时外婆总怪我出生的时辰不对,和她犯冲……
直到现在,我长大了懂事了,才明白外婆的一片苦心。我不会再怪外婆偏心,也不会再对她发脾气,更不会和她斗嘴。我更爱她,她也似乎更温柔、对我更好了。我回家之后,其他人给她买的任何好吃的她都会留给我吃,而且总是拿到我跟前来,我不愿意做的任何事都不会让我做,唯一期待的就是我能够好好学习,将来找个好的工作和靠谱的另一半。
人是不是总一边长大一边后悔?后悔自己以前怎么那么不懂事,后悔自己为什么那么晚才懂得回馈家人的爱。
如今外婆外公越来越年迈了,只希望时光走得慢一点,对他们温柔一点,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他们早日享享清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