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下午无事,和老公一起去看了电影《何以为家》。这是一部来自黎巴嫩的电影,片中的主角是一个约12岁,但出生年月不详、没有身份证明的小男孩赞恩,他生活在贫民窟,头发卷而乱,总是下撇着嘴角,眼睛大而无神,乍一看,给人一种 “苦大仇深”的感觉。虽然上学是免费的,学校还会发放食物,但父母没有让他上学,而是要么去房东儿子的杂货店里打工,要么卖自制的果汁。他的生活中温暖幸福的时刻很少,几乎都是灰暗和残酷,一个人要面对很多艰难的挑战和选择。他想抗争命运,想去保护最心爱的妹妹,但他的的力量是那么弱小和微不足道,最后把自己送进了监狱。看完整部电影,我最大的感触是无力。它来自赞恩,来自他的父母,也来自黎巴嫩那些没有身份的大人和孩子们。
在监狱里,赞恩发出了呼喊,上法庭控告父母生下他,却没有给他一个幸福的可回忆的童年,让他这么痛苦而像狗屎一样地活着。
影片看着让人很辛酸,想哭却哭不出来,好像有什么东西堵在心里。
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需求五层次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尊重需求、归属感和自我实现。赞恩一家一直在温饱线上挣扎,生理需求满足不了,所以后面的安全感、尊重、归属等都无从谈起,也无从实现。
赞恩的故事大部分来自己他自己的真实生活,演员很本色,他演的就是他自己,所以非常真实、震撼。我不知道世界上还有多少像赞恩这样的儿童还在温饱线上挣扎,上不起学,读不起书,吃不饱饭。我也无力为他们做什么,只有为他们祈祷,希望全世界的儿童都能有一个幸福可回忆的童年,希望所有的父母都能给孩子爱的守护爱的温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