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女供灯
贫女点灯:心诚不灭有一天,佛陀在罗阅只国耆阇崛山。当时,阿阇世王恭请佛陀吃饭,饭后,佛陀回到祇洹精舍。阿阇世王与耆婆商议道:“现在我们已经供养过佛陀吃饭,以后再做些什么事,表示对佛陀的恭敬呢?”
耆婆就建议:“燃灯供佛!”
于是,阿阇世王命大臣具备百斛麻油膏,从宫门点至祇洹精舍,连续不断,煞是美观。
当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时,有一个贫穷而孤独的女人名叫难陀,以乞讨为生。她生成好像对佛陀有颗恭敬的心,她虽然常想供养佛陀,但却苦于没有钱财。
难陀经常看到国王、臣民不论大小都供养佛和僧众,心想:“因我前世罪业深重,今生才这样贫贱,虽然遇到了福田,却没有资财可供养。”想到这些,难陀不觉悲上心头,自责悔恨,感伤不已。
这一天,她看到阿阇世王这么大的布施,点燃了万灯供佛,心里非常欢喜。
于是,难陀希望能得到少许的钱物供养佛,结果乞讨了一整天,乞得来的一个铜钱,到卖麻油的商店,请求店主卖给她油膏,也想燃灯供佛。
店主一看,告诉她说:“你这样贫穷,为什么不用乞得来的钱去买食物,而买麻油膏做什么呢?”
难陀说道:“我听说生值佛世,是百劫一遇的难事,现在,我幸能恭逢佛世,但却没钱布施。今天,我看到大王点燃油灯,做大功德,心里非常欢喜,虽然我很贫穷,也想能点燃一灯供养佛陀,请你卖给我一些油膏吧!”
卖油膏的店主知道了难陀的心意,很受感动。本来一个钱仅能买到两合油膏,店主却多给了她三合。
难陀女欢喜的拿著油膏到佛前点燃了一盏灯。
难陀女知道这盏灯油膏不多,将点不到半夜就会熄灭了,但是,她虔诚地遥向佛陀合掌顶礼,发愿道:“我愿世世生生能作佛事,请求佛陀加被此灯当通夕光明不灭。”
静静的夜晚,大地笼罩著一片黑暗,但佛子的油灯,希望点亮了众生的心光。
是夜,阿阇世王所点的油灯,有的已经熄灭,有的灯光微弱,只有难陀女所燃之油灯光明不绝,膏亦不尽,通夕不灭,直至天明。
天明时,难陀女又来顶礼佛足。
这时,佛陀告诉目连尊者道:“天已大明,可灭诸灯。”
于是,目连尊者次第熄灭诸灯,惟难陀女所燃一灯,灭之再三,却仍光明炽盛。
目连尊者拿起袈裟挥扇,灯光却更明朗;又以威神引强风吹之,贫女的灯光不但不灭,反而更加光亮,上照梵天,傍照三千世界,目连尊者感到非常奇异。
佛陀看到目连的举止,便说道:“好了!好了!这是当来佛的光明功德,并非你的威神所能毁灭。
难陀女的信心,可灭除无量劫的罪业,如果今后再发心以经法教化人民,再过三十劫,此难陀女功德圆满,当能作佛,号须弥灯光如来,其世界不须要日月光明,人民身中皆有大光,宫室众宝光明相照,如忉利天。”
难陀女闻佛授记,心生欢喜,即时举身腾入虚空,离地约百八十丈,后跃下向佛作礼而去。
阿阇世王听到这件事情后,问只婆道:“我所做的功德这么大,为什么佛陀不为我授记?难陀女才点燃一灯,却能蒙佛授记,这是什么道理呢?”
耆婆答道:“大王所作虽多,因心有分别,故功德即有大小,难陀女因能发愿回向注心于佛,故得蒙佛授记,其心已和法施相应,法施无边,故功德其大无比。”
贫女难陀以能诚心之故,因燃一灯的功德,蒙佛授记,当来作佛。由此可知,功德不在于大小,只在于吾人之用心是否专诚!
因为“贫女点灯”之典故,佛教徒认为,点灯供养佛菩萨可获得很大的利益,因而燃灯供佛求福报之仪式也一直流传至今。
以灯供佛有很大的功德。据经典中说:若在佛塔、佛寺、佛像、以及经卷之间,燃灯供养,有很大的功德。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中说:“若人奉施灯明,能有十种功德:一者照世如灯;二者随所生处,肉眼不坏;三者得天眼通;四者于善恶法,得善智慧;五者减除大暗;六者得智慧明;七者流转世间,常离暗处;八者具大福报;九者命终生天;十者速证涅槃。”
新《华严经》第七十八说:“善男子!譬如一灯,入于暗室;百千年暗,悉能破尽。菩萨摩诃萨菩提心灯,亦复如是;入于众生心室,百千万亿不可说劫,诸烦恼业,种种暗障,悉能除尽。”
据《佛说施灯功德经》云:“若有众生于佛塔庙,施灯明者,得于四种可乐之法。何等为四,一者色身,二者资财,三者大善,四者智慧。”
也就是说,点灯供佛的人,可以获得相貌庄严、资财充足,具备善根和大智慧。
在寺院中点灯,还有一种共修的意义,点灯就是在庄严道场,令众生生起敬仰之心,而点灯又象征光明的智慧,能除黑暗的烦恼。
灯,代表光明和智慧,佛意即提醒世人要追求智慧,以去除愚痴。
以灯供佛,隐含着以灯破暗、象征以智能除惑的深义。
千佛塔
贫女点灯:心诚不灭千佛铁塔铸于南汉大宝八年(公元965年),当年坐镇在本邑的修慧寺中,清代州官又将其迁于齐州寺中(这两古寺早已湮没)。千佛铁塔共七层,高4.2米,底宽1.6米,四方形,塔身铸有千佛,故名千佛塔。
贫女点灯:心诚不灭 贫女点灯:心诚不灭 贫女点灯:心诚不灭
“千佛塔”寺内建筑
千佛铁塔日久损毁,清末本邑爱国诗人黄遵宪搜集铁塔残片,收藏于人境庐,作千佛塔歌并序,以纪其事。1935年始,由梅县县长彭精一与黄任寰师长将铁塔移于东山岭上,建八角亭保护。由于时代变迁,铁塔被围在钢铁厂内,遭受污染,损毁日重,加于游人不便瞻观,舆论纷纷呼吁加以保护。
1989年冬,明慧法师应梅州佛教协会邀请,从韶关云门寺回归乡梓,在当年远照法师发起筹建的普同塔院,协助弘扬佛法及扩建道场。
共23张
“千佛塔”实景拍摄
1990年春节,由明慧法师发起,在众缘支持下,择普同塔院后莲花山头,兴建九层花岗石塔,保护文物。这一善举,得到当地梅州市人民政府及社会贤达的响应,旋即得到广东省文物部门的批准“同意迁建,经费自筹”。
同年7月,由市、县、区各级有关领导,佛门大德佛源大和尚、圆彻法师、海内外护法善信成立梅州千佛塔筹委会,由明慧法师负责,积极筹集资金,足迹遍及海内外,得到到华侨、港澳乡贤热心支持,佛教居士纷纷前来义务工作。
1991年12月3日,千佛塔正式奠基兴建。1993年2月6日,主塔工程封顶,将千佛铁塔补铸完善,迁入石塔底层保护,并续建三层塔台[2] 。
建筑结构
千佛石塔是用花岗岩筑砌而成,结构坚固,有防震、避雷、防风及现代照明设备。塔共九层,高36米,八角形,宏伟壮观。第一层外墙有6尊护塔天王石雕像,正门为赵朴老题匾及对联,二至八层塔身外墙共有32尊石雕佛像,内墙则浮雕千尊汉白玉佛像,各层门均有海内外大德题联,九层供奉数千尊鎏金佛像,塔顶托起一座七层小石塔,形成塔中有塔,塔上有塔的特色。塔台周围石栏雕刻着释迦牟尼佛八相成道图,42幅五百罗汉图及48幅花鸟吉祥动物图等,第二层塔台、正门及两侧各有石雕麒麟及石狮,工艺精妙绝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