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我们一起抢抢抢
2023年元旦,人们还在海啸般的疫情中“渡劫”,这一天“蒙脱石散”陡然紧俏,忽然就抢不到了。
它从悄悄出名,到被迅速抢完,肯定都没经历过48个小时。许多人对它的大名还没熟悉呢,它就已经完成“暴名—疯抢—脱销”三大环节了。某一个或几个名人,说国外的“新冠新变种”XBB—N马上就要袭击东国,立即就有先知们出来解说,这个变种不仅带来疼痛而且会导致腹泻脱水,要尽快准备“防止泻药蒙脱石散”。
反应快的网名们关于“蒙脱石散”的知识迅速爆炸,从〇分直奔90分。
于是,万民下单,顷刻脱销。看到各路消息,抖音、微信、微博、快手,都有人这么说,想象自己快要腹泻并脱水了,赶快出手购买,事不宜迟。快快告诉家人。完了,网上“先下手为强”的人太多了,一药难求。
赶紧下楼,看实体药店还有没有。这是惯用的节奏。
蹭蹭蹭,到了附近的药店,已经慢了一步,完了,卖完了。就像半个月前,你去买止疼药“布诺芬”一样,跑遍几乎所有药店,早已售罄。药店老板劝你还是买点“对乙酰氨基酚”或者“双氯芬酸钠”吧,关键时刻,有胜于无。退而求其次吧。
东国人太多,几百万平住着14亿人,“抢”的风气,有着天然的土壤和气候。
回想一下,1983年,全国“严打”,抓起来几十万人,许多“流民”,开始抢钱包,抢项链,抢自行车,拦路抢劫。
那时,我们还小。老听说,从藕塘到省城的客车,几个人上去,亮出家伙,一人给5元钱,要不然……全车人都乖乖掏出5元钱。想想这场面,也挺惊悚。这还算好的,定额抢劫。认识的一个小玩伴,被抓了,很快判了12年,说是在外面伙同他人抢了一个女子钱包几十元钱。从严从快了。那时候,人们都把钱装在“皮夹子”里。其时,盗抢之风盛行,“严打”就是针对此类社会现象。
我们都是好人,这些持械抢夺的事,之前看在书里,这时听在耳朵里,不能去做那个事。孔子说过: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也。
我们除了拦路劫财没干过,也还实实在在地花钱去“抢过”不少东西。
从最早的抢肥皂,抢盐,抢麦乳精,到今天的抢药,抢票,抢名额等等。
印象中,1992年,忽然疯传抢大米。人们一袋袋大米往家扛。那时候,没有现在的小包装,都是50斤一袋。眼见着,粮店里一摞摞大米,像长了腿一样,很快飞入寻常百姓家。
大米抢完了,不出一个月,抢盐。不知怎么传说的,食用盐忽然被抢。家家户户,开始囤盐。有的人家门路广,很快就买到了50斤,上百斤盐。令人吃惊又羡慕。
在这之前,是“短缺经济”时代,凭票供应,定量供应,几十年了。八九十年代的各种抢,是短缺经济时代心理阴影的一种反应。
当然,不能因为短缺就去抢劫,明火执仗的拦人抢钱,在任何时代,都是一种犯罪行为。“我缺点钱,请允许我去抢一些吧”,任何社会都不赞同。
九十年代后,东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期,社会治安环境也有所改善,“物质文明”也带来了逐渐丰厚的各类商品,短短十几年,物品种类丰富,商品琳琅满目。东国有史以来物质供应最丰富的时代到来了,国人开始享有祖祖辈辈从未有过的富裕物质生活。
这时候的抢,已经变得隐形、巧妙而又现代化。
抢着上大学,抢着买户口,抢着参军,抢着上幼儿园,抢着报辅导班,抢着进民企,抢着进国企,抢着淘宝,抢着买苹果,抢着买基金,抢着买学区房,抢着考公务员,抢着往上爬,抢着退休,乃至于抢着占有一块好的墓地,快点,那里背风向阳……
你加入“东国抢”了吗?所有的这些抢,对我们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吗?
你抢过人间神药板蓝根吗?
你抢过人间神药之二连花清瘟吗?
你抢过防病毒神器口罩吗?
你抢过防病毒神器之二N95口罩吗?
你抢过84消毒液吗?
你抢过双黄连吗?
你抢过诺氟沙星吗?
你抢过蜡烛吗?
你抢过鞋吗?
你抢过票吗?
你抢过醋吗?
你抢过酒精吗?
2023年元旦这一天。你抢到了“蒙脱石散”了吗?
还是备一点吧,要不然我和家人腹泻了可咋办啊?你是不是在劝自己?
看着一堆过期的物品,你没有后悔,你可能骄傲于自己具备了前瞻性和抢能量。
“东国抢”,是一种疯狂的失智现象,是一种人性的自私表达。有许多本质内涵需要抽离出来展现一下。
抢,是一种短缺。社会商品,不会无序地生产到满足14亿人人手一份。“板蓝根”且不说它有无实用,就算是一种有用的商品,它也有比较均衡的年度生产量和需求量。一旦出现爆发式消费或抢购,则立即显现出短缺的本质。
抢,是一种破坏。它把社会正常的流通规则破坏了。忽然之间,商品流通平衡就被打破。真正需要的人可能买不到,而买到手的人只是作为备用。后者看起来很满意,很知足,但它导致刚需的人面临缺货的险境。尤其是对规则的破坏,它破坏了正常的流通模式。导致某一类商品非理性的流通量暴增。
抢,是一种失智。它把理性的消费,置之不顾。而把可能的情节急剧放大。在一些信息的渲染下,个人已经陷入一种短暂的智力昏聩状态。自我假设,没有某种物品,我就可能生病、腹泻、孩子无法上学、人生失去保障。这时候,不愿意理智地相信99%的备用都是多余的,而愿意相信自己就是那1%。普遍性不适用,特殊性才适合自己。
抢,是一种营销。既然大家都喜欢抢,于是干脆就有聪明人利用这一点,造出一个“双十一节”。你们集中抢,我们便宜甩卖,几乎成就了一种消费文化。“连花清瘟”,“蒙脱石散”,谁能知道这背后是不是有“焦虑营销”的存在?如今的“抢”已经现代化、数据化了,网上下单,几分钟就知道自己有没有“抢到手”。
抢,是一种自私。尽快地占有,在别人还没抢到之前确保我已经拥有。也许用得上,也许用不上,但至少要备货无虞。占得越多,越显得自己超越别人,有能耐。从不考虑为别人留点什么,为社会这个整体留点什么,自私自利,贪得无厌。社会资源,尽我所用。别人抢不到,那是他没本事,不管我事。
多一点理智,多一点公平,少一点自私,少一点“疯抢”吧。
作者:仰观天文的骆驼
写于:20230103上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