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册第15页
9月20日 小雨 闷热
(一)
主任精心准备了一节课,全体数学老师一起去听。
我夹着听课本,乐颠乐颠去了9班,顺便见识一下“别人班的娃”。娃娃们看到我们都很新奇,时不时回头瞄我们两眼。有人听课就是不一样啊,小腰杆挺的倍儿直。
这节课的内容是《几和第几》,上课前主任抛给我们一个问题:“如果一个内容,上之前你就知道大部分孩子都会了,是不是就不需要教了?或者你还能教给他们什么?”
这是一个好问题,因为这个内容真的看上去简单到爆。
主任开始对小朋友们发问:“从前往后数,戴帽子的小朋友是第几个?谁能完整的说一说。”
第一个小朋友张嘴就来:“第二。”立马被另一个小朋友打断了:“不完整!我来!”
主任笑眯眯地请她说:“戴帽子的小朋友是第二个。”主任问大家:“完整了吗?”一群小人儿在摇头:“不完整啊!从前往后数啊!”
接着,主任的ppt让我眼前一亮,变成了这样。
主任问:“从前往后数,大哥哥原来排第四,现在怎么排第三了?”
小朋友的积极性一下子上来了,七嘴八舌:“第一个阿姨走了啊!”“本来大哥哥前面有三个人,他第四,现在他前面只有两个人,当然第三了。”太精彩了!
接着主任拿出五个小圆片——四黄一红,问大家:“谁能把它们排成一排?红色要排在第二!”
立马上来两个能干的娃,瞬间排了出来。
主任问:“这两种排法是怎么想的?”一个小朋友说:“从左往右数,红色排第二。”另一个小朋友说:“从右往左数,红色排第二。”
主任总结:“所以,数的方向不一样,摆的位置完全不一样。”真是到位!
最后,主任带小朋友们玩了一个“听口令,再起立”的游戏。
小朋友们的眼睛都发光了,小耳朵竖得直直的,生怕错过一个字。
主任说:“请每组前五个人起立。”
“哗”,一站一大片。有的娃儿自己站起来之后还要操心别人:“哎呀,你也站呀,你不是前五个人啊!”边说还边拉了别人一把。
主任又说:“请每组第五个人起立。”
“哗”,又站了一大片。有小朋友站起来又后悔了,一屁股坐下去。有小朋友犹豫着,看着有人又站又坐,自己就不知如何是好,半坐着,一脸蒙圈。更有“小指挥”在下面指手画脚:“哎呀!你不要站呀!第五个!你是第五个吗?”
就这么玩了几轮,教室简直要嗨爆了。终于小朋友们都悟出来:原来“几个人”是好多人,“第几个人”只是一个人啊!
上完课,我跟主任感叹:“你们班娃真能坐得住啊!都没几个乱动的!”主任翻我一个白眼:“那是后面坐那么多人把他们镇住了!”
然后他笑眯眯的问我:“怎么样?什么感受?”
“嗯。”我说:“感受,就是‘感受’这两个字。很多孩子一学就会,一做就错。看起来什么都会,其实什么都没透。所以要让他们感受充分的感受——几个就是好多个,第几就是那一个。你告诉他这句话,他也许马上就会做题了,但并没有充分理解,所以容易错。但是感受了之后,尤其是充分感受之后,就会牢牢记住。”
主任边听边点头:“孺子可教啊!”
(二)
感受~中午小朋友们又让我感受了一把。
吃饭,真是让人头疼!
后勤主任前几天批评我们小朋友倒饭太多,这两天任老师和我看饭时都要大家把吃过的碗拿来给我们看一下,才准倒。饭吃的太少的要端回去再吃点儿,然而小朋友的智慧是无穷的。
薛佳拿到饭之后就开始撇嘴,估计是嫌饭多了。她偷偷瞄了同桌一眼,有瞄了任老师一眼(没发现我也在看她)。然后吃了一大口饭,再假装吃到了什么不好的东西,吐在餐巾纸上。吐完了又瞄瞄同桌和任老师,再吃一口再吐,吐完了拿餐巾纸一包,如释重负地吃剩下的饭。
我幽幽地来一句:“薛佳,饭要吃光光哦!”她埋着头拼命地开始划饭。我叹口气:“慢点吃啊!”这边话音刚落,那边明月哭了起来。任老师问:“怎么啦?”她不说话,一个劲儿地抽嗒。任老师走到她身旁又问她:“怎么啦?”她“哇”地哭出声来:“我不会剥虾壳。”
有几个小朋友立马换成一副鄙视脸:“虾壳都不会剥啊?!”任老师一瞪眼:“你什么都会!”然后帮明月剥了几个虾壳。
唉,这么大的娃还不会剥虾壳,我也是醉了。还是任老师机智:“明月,布置给你一项家庭作业,回家学剥虾壳,下次再吃虾要自己剥,听见没有?”明月抹抹脸上的眼泪眨巴眨巴眼睛,估计在琢磨这活儿好学不好学了吧!
孩子们,你们真的给了我很多感受啊!
TIPS:
1、苏教版数学书第15页《几和第几》这个内容的核心在:“几”是指多个(除非遇到特殊情况只有一个),“第几”是指一个。
2、“几和第几”通常会和“左、右、前、后、上、下”这些表示位置的词揉在一起考,为了提高正确率,可以先分解题目。先找方位,到底是从哪儿往哪儿数,再找“几或第几个”物体。
PS:今天听了一个讲座,专门讲到这个内容,教授的实验研究发现:这个内容对小朋友来说毫无难度。难的是作业和考卷上的读题(有人读题,孩子们就不容易错。没人读题就傻眼了)。而这个问题就留给时间和语文老师了~等待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