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知道要少说多做,只有这样才能达成目标,实现自己的理想。甚至一度觉得像我爸爸那样,亲密关系中语言表达极度欠缺的人,才是靠得住的典范。
所以,行为中总会有一种错误惯性,觉得有什么情绪要通过行动让他人知晓,做出愤怒的姿势提醒他人我此刻的不良心情。如果这种方法不起作用,还会以更加错误的类似方法,再试一次,那就是冷战。
于是,不论对他人还是会自己,伤害都越来越深,误会也越来越大。
实际上,在任何一种关系中,最重要的都是在行动前先用语言尽可能冷静地将感受描述出来,如此他人才有可能获知你的想法,并做出对应的调整。也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有可能消除误会,并走向相互理解的良性通道。
平常推开门,一看到家里雕塑似的家人,两人各抱一台手机,孩子盯着电视,里面传来各种疯狂爆笑或是泼妇骂街。我的第一反应,不是用语言表达出我的不愉快。而是先做出些动作,狠狠地摔个门,似乎要宣告我回来了,但实际上根本无人理睬。然后,心理想着你们就看吧,时间会告诉你们我才是对的,接着半句话也不想说,快速吃完饭就进卧室。唯有当孩子发现妈妈回来后,过来找一下我,才有机会向他表达一下自己的不满。整个过程都是行动在前,语言在后,而语言甚至未能准确地传达到另外两尊的耳朵里。
今天,又看到因刷抖音不愿意多看一下孩子班上信息,愤怒的动作似乎又要被优先激活了。但理智控制下,语言冲在了前面,于是让他人感受到了我不满,好好看了消息有了回应,并扔下手机开始读书。
少说多做,对于某些事儿可能真是有效的,但对于大部分的事情而言,还是需要多说少做,尽量将喜怒形于语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