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还在斥责乱传谣言的媒体,下午就闻到噩耗~
昨晚还在为云南、青海两次地震忧心着,今天就一别两院士~
对于我们这种年龄的人来说,伤感是肯定的,但要到泪目的地步,属实有点过。可看着朋友圈中长沙街头送袁老的视频,眼睛的确有些模糊,我想,应该是天气的错吧~
记得从上学开始,老师在教会我们知识之前,都是先教我们珍惜粮食,不浪费,教材里面学的也都是《悯农》,慢慢地我们也认识了“杂交水稻之父”,再加上听闻袁老常年在湖南农大做研究,这也触发了我们年少对于家乡敬爱的虚荣之心。
等到高考后,当年执意想报考农大的生物制药专业,还幻想着是不是有机会当面见见~虽然没有如愿进入农大,但随着自己知识的丰富,让我又对袁老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专业研究和专业成果解决了世界性的问题自然不用说,看过他专访的人应该都知道他还是一个极其幽默风趣的人,不管是正经采访还是日常记录,他时不时来句英文的调侃,生动地打比方,都可以瞬间拉进他和所有人的距离,令人钦佩至极。
如今的我们也是三十有几,在培养自己小孩时,还是会教他们珍惜粮食,不浪费,还是会教他们古诗《悯农》,可院士已不在,我们应该如何向他们传递此种情愫呢?在越来越浮躁的社会中,我们除了需要像袁老这样的偶像,更需要优良品德的传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