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日夜晚,路过护城河的一弯,我被河面铺满霓虹灯的光亮吸引,晶莹透明弧线将原本宁静的夜晚点缀地光彩夺目。停车驻足观望,去拍摄秋夜的色彩,却不想迎面而来的是片片残荷。站在一池残荷旁,与它们静静地对视,我似乎感觉这次偶遇是刻意的安排。
一池荷就在那里,或有昂首,或有低垂,虽有接二连三之势,却无生机勃勃之态。荷的叶儿,或舒展,或蜷缩;荷的茎儿,细细的,干枯着;荷的花,已无影无踪.....暮秋的夜,望着这片惨败,凄然、惆怅的情感不由袭上心房,也正应了这秋的寂然之心。
是什么让它们变成如此这般?“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盛景,哪儿去了?残荷无言,且听风吟。
不远的水面随着河岸闪动的灯光变幻着不同的颜色,红了,绿了,又黄了,而水中的残荷却越发显得沧桑与孤寂。
寒秋已深,盛夏已过,荷的娇姿,莲的妩媚,已不再了。那时的清雅脱俗,已成为如今的日暮凋败;那时的摇曳惹人醉,已成为流年里的短暂相逢。面前细细枯瘦的枝干,依然顶着曾经的芳华,浮生里的一些美好的物事也只在那片蜷缩的叶上留下了或深或浅的印痕。
这就是生命,不能逃避的轮回。
我独自徘徊在河岸,注视着眼前荷的枝枝叶叶,再细细观察。它们是凌乱的,却又错落有致的;是残缺的,却又浑然一体;是简单的,却又风骨非凡。如果忽略与河岸流光溢彩的违和感,这池荷,自然成景却散发出耐人的味道。
残荷,并没有走向终结,而是以另一种生命方式呈现,顽强地立在水中央,抬头时,眼中尽是向往,低头时,姿态里无尽沉思。
盛开时出淤泥而不染,枯萎时自然淡定,在生命的尽头拥有这份宠辱不惊的气概,更是呈现悠远的意境,如诗,如画。
瑟瑟秋风里,我仿佛听到了叶脉里诉说着的一份坚守,一份坦然,一份韵味,我也似乎触摸到了繁华后的沉淀,领悟到了前世今生的淡然。
忽然,想起了杨绛先生的百岁感言:
我今年一百岁,已经走到了人生的边缘,我无法确知自己还能走多远,寿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
我得洗净这一百年沾染的污秽回家。我没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只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过平静的生活。细想至此,我心静如水,我该平和地迎接每一天,准备回家。
迟暮之年,历经风霜的杨绛先生面对生命的消逝,竟然如此平静,她用生命最后的姿态留给世人万般优雅与睿智,不惊不扰的守护着从容与快乐,更让我们感受到那种超然的豁达。
人和大自然有些时候有着同工异曲之处。面前的荷,不正是这样的从容和坦然吗?
花开花落,无论繁华还是落寞,曾经拥有就是一种圆满。枯荷之残,却是人生之境。浮世喧嚣,又算的了什么?何必去计较,乱了心事,苦了自己,又枉了年月。
再望这池荷,发现真的很美!
简单的线条横斜出的韵律,绿意盎然叶片褪去岁月的记忆,慢慢收拢了自己的脉络,默默放下自己的辉煌,残缺的符号化为塘泥,开始孕育新的生命。此时此刻,所有的期待只为来年,来年再有一池碧绿,一群美艳,一湾茁壮。
生命里的另一种姿态,正在升华为生生不息的希望,而这一切都在平静自然地进行。
行走在生命的旅程里,一枚凡尘过客,还是把时间留给自己,让内心平复,且不要让枯萎的秋愁乱了脚步。多一些坚守,多一些温柔,也多一些勇气,秋去冬来,冬天的风景也一样值得期待。
“凭阑自爱秋容淡,闲数残荷几朵花。”心若静,便安然,拂去浮躁,皆是欢喜。
那晚,离开河岸的时候,我已收藏了一幅静美的油画,油画里有一湾被洗涤的秋水,一池悠然唯美的荷,还有一叶静静的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