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内容:
第九个认知,持续的指数增长是要求我们要做到自我颠覆,因为指数增长是一系列s形曲线的叠加。
比如说这是哈佛商业评论里面的约翰逊写的一篇文章,2012年写的,这里面是三个s形曲线的叠加,那么在你第一个阶段的时候,你快要达到瓶颈期的时候,就要找到新的增长点,然后去培养新的知识技能或者学习方法,然后就进入了第二条s型曲线的增长。
在第二条曲线接近瓶颈的时候,马上再找新的增长点,
他说不要畏惧,要有从某一条曲线跳到下一条曲线的勇气,享受很容易,但伟大往往来自放弃享受。
所以s型曲线的叠加,就要求我们一边刻意练习,一边寻找新的增长点。
虽然人生是有限的,但是从以往的历史来看,我们人生的可能的增长点是无穷的,就看你能不能找得到,然后请享受挑战并成为自我颠覆的人,然后你才可能实现指数式的增长。
相关思考:
今天的知识点只有三百多字,我听了不记得多少遍了。我估计是视觉型学习者,对看文字比较有感觉,所以整了个文字稿,毕竟2分钟的音频,不算多。
这段内容中提到你快要达到瓶颈期的时候,就要找到新的增长点,然后去培养新的知识技能或者学习方法,然后我一直干的事就是不停的在找新的增长点,也在学习新的知识技能啥的,问题就是我每次还没到瓶颈期就换跑道了。其实我有好几次都是做到进了管理团队了,然后就放弃了,没有继续去精进,或者说,没有把那个事情做到极致,然后就以为这事也就这样了,就又去寻找新的路线了。
我缺少的其实还是刻意练习。
这两天打卡,很多小伙伴的打卡都很有质量,很有深度,我很焦虑,焦虑自己和27度、安馨宝贝等一起做这个思维编程的运营,可自己却还没有打心底里感受到老师课程的好处。焦虑自己发不出多少有深度的思考内容。
上午搞卫生的时候,听了船长梁晓玲的分享,船长提到很多初登船的船员会焦虑,然后船长打了个比喻:小宝宝在只有几个月的时候,比如一个月的宝宝和5个月宝宝,我们会觉得他们的差距非常大,但是随着他们慢慢长大,他们的差距就会越来越小。这个比喻一下子缓解了我的部分焦虑。
相对于27度和安馨,他们都已经听过很多遍核聚老师的课程,并且一直在践行,而我,连老师的课都没听完,我们之间的差距,可不就像1个月的孩子和1岁大的孩子之间的差距吗?那如果我从现在开始认真听课、认真思考、认真践行,我们的差距不就会越缩越小吗?
船长提到:不要怀疑,要相信,要去做,然后再去真实的体验。
这又说到我的心里了。我之前听核聚老师的课时,没有体会到那么深,所以课程没有听完,然后打了两天卡也没有很深的感悟,其实我的内心还是有些许怀疑的,还没有那么坚定,还做不到像偏执狂一样去坚持听50遍。根据反安慰剂效应来说,如果你从心底里相信你没有启发,那你肯定就不会有启发。我现在要做的,就是放下任何一丝一毫的怀疑,坚定的去听去做,去真实的感受。
今天群里一位伙伴周祝明的分享也特别打动人:
我自己悟出这点后,赶紧行动了,一刻也不敢怠慢。浪费了太多时间,懵懂了很多年,哪有时间焦虑啊!
所谓的需要人去鼓励,去鞭策,没有毅力,没有耐性,那是根本还没弄懂,真正的弄懂的人根本不会这样
打个比喻,你明知今天彩票是开那个数字,你会不买吗?不去买因为你从来不信自己会猜中。你说你相信法则,可是你做事不按法则,那说明你根本不信,你只是假装自己相信
其实这不也是李笑来《财富自由之路》中的精华吗,他说,要从脑海中把坚持两个字删除掉,我做那些事那么多年,不是苦哈哈的坚持,而是我乐在其中,停不下来。
其实这些道理,从哪都能找到来源,就像刻意练习,小时候的卖油翁的“唯手熟尔”四个字,谁不记得?真正去做的又有几成?
这其中还是认知不到,就像<天道>中小丹说的:
不是自己觉到,悟到的,你给不了我。给了我我也拿不住。只有自己觉到悟到做到才是我的。
我又想到少儿成长教练课程中的一节课,关于高光时刻,就是把一个个小小的成就事件记录下来,培养自己的自信心。其实,把握好一个个小小的高光时刻,其实不就是刻意练习吗?如果我们能把握好每一个点滴去练习,这样我们心里对未来慢慢有个清晰的目标,知道自己这样做下去,会达到什么样的效果,那我们是不是就更能看到未来?如果能看到未来,那么我们还需要什么别人鼓励、别人鞭策呢?
之前我一直在寻找适合自己路,试错了很多次,但是也不能说没有收获,至少这一路不停的转换跑道,让我遇到了这样一群优秀的小伙伴,如果我从来没换过跑道,我现在是什么样?还能不能遇见现在这些可爱的小伙伴?谁知道呢,好好把握好当下吧,继续努力、精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