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带来的缘分总是有不断的惊喜,就像传说里的天意在不经意的瞬间耦合人间的许多事物:永远不知道下一刻时光又会带给我们什么惊喜、或者是惊吓。生活里,偶然性似乎永远大于必然性,但它们似乎又有迹可循,不至于过分凌乱。找规律成了低年级学生的专属,长大后更多的则是茫然和手足无措,失去了探寻规律的初心和目的,自然也就不会去追求这些看起来很虚的东西。碰壁,重来,再碰壁,再重来便是常态,失去了一定的思考能力,唯经验主义马首是瞻,缺乏了某种意义上的开拓。
创新和创意,在很多人看来更多是主观能动性发挥的体现,并倾向于认为是主动的创造。这种看法有失偏颇,在个人看来,事物发展需要源源不断的动力,而能够提供动力最好的来源无疑是压力。直言不讳地说,创造的内驱力,或是竞争、或是生存空间的压缩等内外不利因素,共同施加迫使产品做出调整和改变,在变化的过程里生发创新。如此溯源,不难发现创造几乎都是被动的,但有些是从内到外发生变化的,有些则是从外到内改变。显然,和历史一样,前者充满平和的阵痛,后者是用剧痛换取平和。
产品思维莫过于此,手中做的每一件事,乃至生活中的人,都是一件件产品,这是在参与项目实训里最大的收获。如何打造好的、用着舒服的产品,永远是一个项目的终极追求。在以目标为导向的battle里,合理且不择手段原则被贯彻到底,否则“容易陷进虚假的努力甚至不作为”和“所谓重视过程”,辰哥和士纬哥如是说。在一件事每个环节,视角不能只停留在自己方面,还要以他人为转移,做到自我认可与他人满意。因此我们总是小心翼翼地设计和提出建议,在给产品挑刺时也是谨小慎微,生怕没解决好问题,倒把非问题解决了,产生一堆问题。
完全没想到的是,十一月的万字计划在第三十篇原创作品落地。突然多少想念去年六月注册的初始号 徵羽拾光 ,记得注销那天午夜很多关注的朋友发来的询问。确实,那是情绪严重波动下的举措,愚蠢地认为注销账号便能够销毁回忆,没想到销毁的只是自己无法重来的一段时光。如果将原创篇数是一圈圈年轮,今年三月新号 plus 也到了而立之年,在以后的一段日子里不至于再次注销,但密集的十一月原创也将成为历史。无意且不想去复刻,不仅仅是因为疲惫,毕竟不能活在过去的阴影里无病呻吟。
从订立目标到任务完结,一个月过得很快,也很充实,简书和开放平台的创作指标也成功拿下,至于它们能够给予多少权益,这已然其次,在日复一日的思考和写作里不断认清自我,思考自我,交流自我,足矣。尝试再赋一诗,聊以留念。
尤玉芒
暗昏的夜
玉皎晴阴圆缺
闻唧啾
符号漫星海
于树间欢快雀跃
烁烁荧屏
衬映遥冷月光
疏密的小键
滴哒哒
哼一曲充沛小调
曦晨漾荡
朦胧的颓姿
鞋铁亦难踏破
觅寻寻
谁言得来无功夫
篇章栩栩
下笔有惊魂
万千绪思见动灵
凝墨成
定数早似冥冥
拓广域
蹰踟渡迢韶
望欲明脱
花合世界叶菩提
怜之悟之贮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