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3-23 晴
封一鸣是个男孩子,上学时贪玩经常晚回家,那时,有封一川给他等门,帮他遮掩,逃过不少训斥。这次回家探亲,可能是常年不在家的缘故,封一鸣很少在外面吃饭。有时杜老师也问他:“儿子,你回来也不联系联系你的同学?出去玩一玩?”封一鸣漫不经心:“联系了,见过了!不想吃外面的饭,就想吃我妈做的!”
封一鸣很心疼杜老师,每次看着杜老师下了班就在厨房里忙活,也会搭把手!杜老师总是嫌他碍事,把他赶出去:“陪你爸喝口茶!”、“陪你爸抽根烟!”“陪你爸看会电视!”“陪你爸聊聊天!”有时候封老师都听不下去了:“我又不是不能自理,啥也让人陪?”
封一鸣这次回来的确也和老同学都见过面了,在部队他和同学朋友的联系也没间断。同学们的发展各不相同,当初上学时和封一鸣玩的好的几个,发展都还不错。韩志兰和封一鸣玩的最好。
韩志兰的舅舅在外贸公司是个领导,因此韩志兰自己也开了个公司,挂靠在公家单位名下,时不时捡点漏,后来渠道畅通了,也算是做的红火。韩志兰多次和封一鸣表示,让封一鸣也加入进来,一起做:“一鸣,部队毕竟不是长久待的地方,你总要面对复员。一起干吧!”可没想到封一鸣转士官了,这次回来,韩志兰依然说:“兄弟,就算转了士官,在部队也是有个头的!你回来怎么办?等你回来啥也晚了!一起干吧!你看我这边也不用你操心,你就通过你部队的关系看看有没有咱们能介入进去的?”封一鸣有些为难:“我也不太清楚,我没在后勤上待过,好像都是总队直接配发的!我没那个本事呀!”“没事儿,兄弟!和别人合伙我不放心,咱俩的关系靠谱,我放心!这么多年了,我认你!”韩志兰说的斩钉截铁的。
封一鸣当下没有拒绝他,只是说自己需要考虑考虑。
封一鸣探亲假总共20天,这20天里,杜老师天天给换着花样给儿子做饭吃,米、面、包子、饺子、馒头、花卷、烙饼……总之是想着法子给封一鸣做可口的饭菜。
这20天里,杜老师每天神采奕奕,一到下班的点就准时回家,哪怕是有一些工作没有完成,宁可带回家里加班熬夜去做,也不会在办公室里耽搁半点。办公室里的老师打趣杜老师:“杜主任这是惦记着封老师,天天准时回家!”杜老师也笑着回应:“老夫老妻的惦记啥,学校见了家里见,早就烦死他了。儿子回来了,两年多了,好不容易有个探亲假,也没几天,我回家招呼儿子呢!”“哎呀,杜老师就是有福气,这一个两个的孩子都那么有出息,还不用太操心,真是好福气!”“什么好福气啊,一个个的都得操心,所以啊,生孩子生一个就好,孩子太多,心操得太多!”杜老师嘴上谦虚着,脸上的笑意却是遮不住的。
这话也不能说完全是杜老师谦虚,与封老师杜老师同学校工作的其他老师的子女相比,这三个孩子没让两口子太费心。但上天都是公平的,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父母都是要付出很多精力和心血的,前期操心少,后期老天爷总要搞点小波折,好把这份操心给你补回来。
杜老师曾向封老师抱怨过:“你们老封家是不是风水不对啊?以前这孩子们略有不顺心也总能‘逢凶化吉’,咱们也不用这样操心。这两年是怎么了?事儿是一件接一件的,要不咱们也找个师傅给看看?”封老师没有吭声,杜老师自顾自接着说:“搬了家以后,老大和老二的事情就总是有点别别扭扭的,不太顺当!老封,我们以前住小院儿的时候,多好啊!都怪你!当初搬家太着急,说什么给年轻老师腾房子,也没看看黄历,哪怕是选个日子也行啊!”
封老师最不愿意相信这些迷信的东西,每每听到杜老师这样念叨时,就会有点不耐烦:“什么风水不风水的,现在都什么时代了?杜珊,你好歹也是知识分子……”杜老师可不这样认为:“你看看这个新家属院里,谁家搬家不看日子啊,就你!说什么随心所欲,只要开心每天都是好日子。隔壁单元的付老师家,搬家前还专门请了个桃树爷爷,在家里扫了扫呢!”
封老师放下手头的事情,郑重其事地说:“杜珊!日子是人过的,不是神过的,什么桃树爷爷、杏树奶奶的,你呀……怎么还不如年轻时候豁达?”
杜老师不喜欢封老师念念叨叨,尤其是在和自己意见不同之时,怎么听都觉得封老师的话不中听,那张嘴就像乌鸦嘴一样:“好啦!好啦!你不用说了,你想说啥我都知道,不要说出来。你不信是你的事情,风水也有科学性,《周易》可是得到很多大家认可的。你也是知识分子,怎么就不能尊重不同的学科?怎么就不懂与时俱进?”
封老师听出杜老师语气中的不耐烦和不开心,本也不愿多说,可又忍不住。他想了想,还是说了出来:“杜珊,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孩子们各自经历也不一样,他们必须经过一些事、吃下一些苦,你忘了我们年轻时也是一样过来的吗?我们做大人的,不要先入为主。他们选择他们想过的生活,如果和他们之前想象中的不一样,那就需要自己去承担这个后果!”“你把孩子们的生活叫后果?你居然用后果两个字来定性孩子们的一生?我告诉你,老封,我就是不想孩子们吃我们曾吃过的苦,老封,你这死脑筋能不能改一改?”杜老师是真的不高兴了,不!严格地说,杜老师生气了。
如果过日子变成熬日子,每天都要为所谓的“年轻时的选择”而经受所谓“后果”的痛苦煎熬,那还叫过日子吗?孩子们在年轻时的选择,不管有没有征询过父母的意见,难道为人父母不该为孩子们提出更多的参考吗?说起来,老封家三个孩子真的算得上是乖孩子了,他们的事情从不避讳父母,也愿意与父母交流,这固然是因为封老师和杜老师相对开明民主一些,但与孩子们对父母的信任分不开。明明知道自己的孩子正经受着一些苦闷、郁躁的事情,父母却坐壁上观,封老师或许可以淡定一些,杜老师却做不到——她不能辜负孩子们对她的信任。
为此,杜老师和封老师分床睡了。
封老师开始还挺不在意,直到自己绷不住了,想尽办法左哄右哄,同时又做了深刻的自我批评,才算把这件事圆满地揭了过去。同时封老师还向杜老师表示:“杜珊,你信那些就信那些吧,但不要太过。万事都会过犹不及,人啊,最终还是要靠自己的!”
俩人生气闹别扭时,杜老师自己买回来《白话易经》、《易经解读》、《图解易经》等三五本书,每天研读,想找寻找寻方法,可惜看不懂的时候居多,经常不是看着看着走神了,就是睡着了,挣扎了好久也就放弃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