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北方的小年,一大早的朋友圈,各种文案里加杂各种心情,各种凡尔赛,各种讲究,让人引发各种焦虑……
例如今天的年俗要求:
1吃灶糖
依稀还记得这很小时候的味道,圆圆的糖墩儿,浅黄的关东糖,还有沾满芝麻粒的麦芽糖,当年曾经是孩子们冬天里的最爱,甜香粘的口感,有时可以一天都在嘴里叼着。但是因为当时做这种街头食品的工艺简单,更缺少卫生许可和监管,小商贩都可以在家自己制作完成,有一次还听个邻居讲,她看见过有人在自家水泥地上制作冰糖葫芦,然后就拿到街上去卖,赶上刮西北风日子,更是沾满暴土扬尘。
记得那时每年冬天的医院里,很多的妈妈抱着咳嗽不止的孩子,都是气管炎和扁桃体炎。和这些食品不无关系。
后来有一年因为吃的太多了,造成咳喘不止,高烧不退,医生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弄不好以后可能每年都要犯一次,再加重的话,还要像许多小孩一样,切掉发炎肿大的扁桃腺,以绝后患,这才让我真的长了记性。从那以后一直到现在,只要看到卖这种无厂家无包装的街头食品,总是很警惕它的卫生状况,极少购买。
2扫尘土 .
现在的人家里都物品繁多,尤其年轻一点的,那么多穿的和用的,若大扫除一遍,真是力所难及,所以……
3剪窗花.
除了民俗爱好者和专业人士,现在谁家还自己剪窗花,一是不会二是麻烦,再说还要打浆糊贴在窗上,往后也不好擦洗。直接去超市买个那种塑膜不干胶的窗花,一贴完事。可眼下的疫情不止,那些上有老下有小的,非要去扎堆儿招引病毒么?
4送灶神 .
这个仪式从小到大都没有见人演示过,只听说有一项是要在年画灶王爷的嘴上抹些蜂蜜,让他上天言好事,下地保平安,好像还要在准确时辰。可是相声大师侯宝林早就说过,这纯属迷信!您把灶王爷嘴粘上,坏话是不说了,他好话不也说不出来了么? 于是乎,这就又尴尬了…
以上这些,对于奔忙的现代人,很难面面俱到的去完成,如果真要较起真来,讲究起来,那很多现代生活早都悖于传统了。所以对于那些老理儿,做的对不对的,只要能安于自心就够了。
吃饺子
最后再说说这饺子,为什么总有你呢?你真是无所不能,无所不在呀。
每一年当中,有若干个节日,都会掀起一股饺子风,并且还有顺口溜,怀旧文,民俗学等各种加持,在网上网下推波助澜,甚至好像谁不吃饺子,谁就是对祖先不敬,对生活不恭。
而现实是,饺子最好包的馅就那么几种,从小到大,从春到冬,年年吃这几样,早就腻了,不禁在想,为什么常常觉得没有了自己的饮食控制权呢?
每逢全国人一起吃饺子的节日,还常会一馅难求,倒是卖饺子的商家赚到盆满钵满,数钱手酸。你再看,凡是饭馆扎堆的地方,总有饺子馆的身影,并且很少有倒闭的。
要是说古时资源匮乏,对于以面食为主的北方农耕民族来说,饺子的确比其他面食有营养优势,但是现代物产丰富,运输发达,所以很怀疑这动不动就使人吃饺子的想法做法,是一种以传统文化作为借口,用风俗习惯做为理论依据的饮食行业赚钱套路,如传家宝一般历久弥新,年年岁岁用它种草圈羊。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世界观的进步,但愿国人不再被“民以食为天”这类的源于封建统治角度的人生观标准所裹挟,更加开明的看待那些年节习俗,多些精神上的领悟,越过吃喝的局限,活的主动自由,通透洒脱。
为啥总有我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