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散文
沆瀣一气,一丘之貉

沆瀣一气,一丘之貉

作者: 笑笑生风 | 来源:发表于2020-02-24 11:23 被阅读0次

网上惊闻武汉嫂子爽快大骂,不仅有汉骂这样俗词俚语。也有“沆瀣一气,一丘之貉,拾人牙慧”这样生僻而少见的成语,不仅精确,而且大大加深了言语的犀利程度。

这是什么“龙应台之流的文人”望尘莫及的吧,说什么大陆人没文化。运用语言的能力不是来几句媚语艳词,什么空洞的大江大河就能标榜的。

相反,真正倚着“大江大河”的武汉,从来也不是文化的废墟。有笑话说,在武昌街头随便扔一块砖头,就能砸到一名大学生或者硕士生。武汉的教育程度之密集可想而知。

而且,随便走在街头偶遇的衣着朴素的老人,都有可能是大学的退休教授。若干年前就遇见一个买蛋糕的老奶奶,像个小孩一样给自己买玩具哄自己开心,这种奇葩老太,闲聊了几句人家居然是早年求学于剑桥大学的留学生。

先前,一位协和的人员去领物质,面对记者的访问,在不能得罪相关人员,又要表达出自己的困境下,说了下面一番话。……虽然寥寥数语,但打太极的程度真是登峰造极,让人一目了然。

这种语言的运用能力,不是读死书得来的,一定是融会贯通,深谙人情。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我们所有对国文,语文的学习,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来的,它是我们构建人的价值观的基础。

是我们身处各种环境的支撑,精神支柱,表达能力。不是某些墙头草文人隔岸观火就能感知的。有时候我真为龙应台感到可惜,因为她失了魂,一个人没有灵魂,就是行尸走肉,一个人没有了民族魂,就是永不着地的游魂野鬼。

我们的语文里既有“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抒情委婉,也有“大江东去‘’铿锵有力的铁板铜琶。

让孩子们都来高声朗读《古文观止》,“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具备古仁人之心;也让孩子们来高声朗读《成语词典》,让那些具有生命力的词汇进入孩子的耳膜,融入孩子的骨血,保证孩子不仅在学习考试中有所知识,也在成长过程中不轻易折腰,随意动摇,在宇宙中不被风吹散。

相关文章

  • 沆瀣一气,一丘之貉

    网上惊闻武汉嫂子爽快大骂,不仅有汉骂这样俗词俚语。也有“沆瀣一气,一丘之貉,拾人牙慧”这样生僻而少见的成语,不仅精...

  •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寂寞和热情热情得打了个招呼 热情和无聊无聊的道了一声早安 胡说八道撕扯着信口开河的嘴巴 沆瀣一气狠击了一丘之貉的脑袋

  • 成语故事:【一丘之貉】

    【一丘之貉】一丘之貉,出自《汉书·杨恽传》:“古与今,如一丘之貉。”丘,土山;貉,一种形似狐狸的野兽,这则成语的意...

  • 一丘之貉

    一丘之貉 基本解释 一丘之貉,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指一个土山里的貉;比喻彼此同是丑类,没有什么差别。 貉 hé ...

  • 沆瀣一气

    一段繁华过后,留下的只是内心空虚。一直处在一个热闹的场合,静下心来,莫名的伤感,也许对过去的一年过得并不如意,也许...

  • 沆瀣一气

    沆瀣一气最早是源自一句玩笑,说的是唐代“崔沆放崔瀣榜”故事。古人参加科举考试,最后录取人的名字要写在一张榜上帖在墙...

  • 沆瀣一气

    听同事说,同事听她儿子说,她儿子听他班主任说,十一他们学校去外地研学旅行。 我一听,急了。同事儿子班在我老二班隔壁...

  • 一丘之貉

    民国年间的某天晚上,在夜幕的掩护下,东山县警察局局长周龙领着一群缉私警察埋伏在江边的一个码头上,静静地等着一艘装有...

  • 一丘之貉

    汉朝时有一个名叫杨恽的人,有着非常显赫的出身。他的父亲是汉昭帝时官拜丞相的杨敞,母亲是大史学家司马迁的千金。在这样...

  • 成语:沆瀣一气

    沆瀣一气,喻夜露水气,喻臭味相投的人互相勾结。 唐僖宗時,各地考生聚长安会考,有考生名崔瀣,自觉有才,感觉良好,待...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沆瀣一气,一丘之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ylmq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