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因为一些事我突然有了一个觉察:对孩子而言,比起成长中的缺位或者遗憾,长大后父母出于“亏欠”而做的“所谓的弥补”对孩子的伤害反而更大。
其实,父母从不亏欠孩子什么,哪怕真的是在成长路上有过伤害性的事件,但是他们也已经是尽他们所能的做到了最好。
以前这段话我只是意识上听到并记住,但心里并不这么觉得,直到当我知道有个生命意外闯入,当我先后经历了担心、焦虑等各种负面情绪的造访,然后又度过了一波又一波的“有惊无险”正在我庆幸放松的时候突然听到未来还有各种不好的可能性时我才突然意识到生命本身的意义和价值,才突然明白在家族系统排列中常常会出现的一个角色“命运”,也是从那时候起我终于打从内心里相信“生命本身就是父母给予我们的最好礼物”,能够五官健全身体康健更是老天给予的恩赐。
也正是因为这份特别的发现我才开始以新的视角去看待现实生活中所触碰到的那些曾经的“伤痛”,然后我惊喜的发现当我不再带着怨恨、指责去看的时候,那个长不大的受伤后委屈无助的孩子开始以惊人的速度长大了,尽管到目前为止我也还是会时不时掉入旧有的无效的模式中,但我发现自己“重出江湖”所用的时间越来越短了呢,这是很大的一个改变和调整,或许也正是今天听《母爱的羁绊》时提到的感谢的力量吧。
海灵格认为“无论何时何地孩子是没有资格原谅父母的”。倘若父母带着愧疚去过度的弥补,有可能会造成孩子状态的停滞,因为在愧疚感非常强的父母心中无论孩子现在多大,他都会始终觉得孩子还是小时候的样子和状态,然后以对待那个时候的孩子的方式来对待他,这反而不利于孩子的成长。与其这样,倒不如换种方式,比如真诚的道歉,同时询问孩子希望自己做些什么,而不是凭着自己的主观意愿去做一些孩子可能已经不需要的事情。
当然作为孩子,也需要学习和成长,尤其是对已经成年的孩子来说,自己的人生怎样已经归根究底责任人是自己,纵使我们成长路上有缺失,但总还是可以用看书、听课、学习他人、自己反思等方式来调整和改变的,看到父母的局限(其实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局限)、理解父母隐藏在行为背后的动机(往往是深层的爱)、明白自己究竟缺失和需要的是什么,然后问问自己“除了管父母要我们还能如何获得”、“如果以后我们有了孩子,如果我们自己也没有我们如何能够给予他人,为了能够给予他们,为了让他们不跟我们一样,我们又可以做些什么?”或许就会有不一样的发现。
当然以上这些只是当下我的感触,以后会怎样还不知道,同时也不清楚这个见解是否片面,假如有失偏颇也希望看到的人能够不吝赐教。
最后,衷心祝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在感受爱的同时给予爱,在爱流动起来的同时幸福每个当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