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参加了童慧琦博士带领的正念养育工作坊,把一些收获和随想记录下来。
今心为念。此时此刻的想法即为念,而正念的内涵之一,则是觉察此时此刻的念头,与它在一起。
童博士带着我们做了正念中很有名的葡萄干练习,每人选两颗葡萄干,像一个从来不知道这两个小东西是什么以及能做什么的外星人一样,去观察这两个小东西,感受他们的形状、质地、温度、色泽,然后选择一颗,用手拿着它对着灯去看是否透光,再轻轻捏住捻一捻,分别在两个耳朵旁边去听有没有声音,然后用鼻子去闻它的气味,用嘴唇去感受它的质感,然后把它放在嘴巴里,再一次去感受它的形状、质地、温度,自己是否喜欢它,是否习惯它,感受口腔内的变化,接着轻轻地咬下第一口,去体验这个小物体带来的感受,直到逐渐将它咬碎,吞咽。之后,则可以用我们日常的习惯去吃第二颗。
练习结束后,童博士请现场的朋友分享感受,第一位发言的女性说她在整个过程中都在犹豫要不要跟着引导用手去感受这个葡萄干,虽然最后她还是吃了下去,但脑子里一直都在想没洗手就拿这两个葡萄干吃不是很干净。童博士回应,你能觉察到自己的这种不舒服其实也是一种正念。第二位分享的男士说他一直跟着引导在感受,反而忘了自己是在做这个练习。就像专心吃饭的时候我们并不会去想自己在吃饭这件事。
我今天做这个练习时很放松,一直跟着引导进行,也的确因为这份放松体验到了更丰富的感受。我发现这两个小东西一个胖一个瘦,一个长一个短,一个大一个小,一个深一个浅,一头都有点发红,我选了胖嘟嘟的那颗先体验,它不透光,捻起来也没什么声音,闻起来很香甜,是我喜欢的味道,放在嘴唇上能感觉到它是皱皱的,有点粗糙,放在嘴巴里,唾液立刻分泌了出来,一开始它是有点硬的,我能清晰感觉到它上面的褶皱,慢慢地它变软了,当我轻轻咬下第一口时,立刻感受到了嘴巴里更多的唾液分泌出来,它的里面是有弹性的,尝起来甜甜的,我喜欢它带给我的感觉,所以并不舍得很快吃掉,于是我很慢很慢地咬,直到最后把它全部咬碎再咽下去。而当我用日常的方式去体验第二颗时,刚才的很多细节和感受都被省略掉了。
吃饭的时候就吃饭,走路的时候就走路,睡觉的时候就睡觉,工作的时候就工作,陪孩子的时候就陪孩子,能做到这些,已经就是一种正念的状态。这其实很难,比如当吃饭、走路、睡觉、工作、陪孩子的时候,有很多时间,我都在看手机。好在按照童博士的回应,能够意识到自己看手机,也是一种正念的开始。时时是好时。
正念育儿的核心在于自己先练习正念。有一个很美的正念定义:正念是一份爱意的觉知。孩子是上天赐给父母的老师,他们似乎天生就知道父母最痛的按钮在哪里,越是让我们抓狂的时刻,越是学习正念的机会。我们不喜欢的只是孩子们的某些行为,孩子本身始终是美好的存在。没有人天生会做父母,所以有些时候实在忍不住发了火,也没关系。犯了错就好好道歉,但是要避免进入认错态度非常好,但是永远不改错的情况。抓狂的时候,可以尝试把自己换位到孩子的角度,如果我是孩子,我现在是什么感受,不要给孩子太多预设。
留白很重要。就像一本书,我们之所以能够阅读上面的文字,并不是因为这些铅字,而是因为铅字的周围有更多的空白,如果一本书涂满了墨水,那文字就永远看不到了。同理,游戏和艺术对孩子非常重要。
好的关系需要鼓励和赞美。自己努力成长就好,不要试图去教育和改变伴侣。我们能做的,只有先改变自己,拿出成果,然后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伴侣,激发伴侣自己改变的动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