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也说“不劝人行善”

也说“不劝人行善”

作者: 张永胜_永往直前 | 来源:发表于2020-03-08 23:21 被阅读0次

    前两天读了真寒江雪的公众号文章《我一个人比你们一万个人的票都多》,是谈近期的一个币圈八卦。瓜没吃完,却被他从不“劝人行善”的逻辑吸引了。

    谁劝人当好人,谁是恶人。这么简单的逻辑。我只劝人当恶人。能贪多少贪多少。但我劝人当聪明人。不要伤害到自己。

    有点厚黑毁三观,不过鉴于他的“猥琐”人设也不足为奇,但留言区炸开了锅。这个逻辑有没问题呢?或许在一定范围内是成立的,超出后可就害人害己了。

    道德

    善和恶,都是道德的评价标准。道德是什么呢?百科词条:

    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 。道德通过社会的或一定阶级的舆论对社会生活起约束作用。

    这里清楚说了道德的作用在于提供社会约束。从南方古猿,到原始部落,到封建社会,到今天,社会文明逐步形成提升,道德也就从无到有配套变更。规则与道德的复杂性才足以维系同样复杂的社会。

    《三体》中有一句话流传甚广:

    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兽性,失去一切。

    有人认为这揭示了道德的困境。但别忘了,《三体》是以黑暗森林为背景的,或许这只是意味着当时地球人类的道德不适合于宇宙主流。

    关于道德的起源,一个说法(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是:

    人天生就不但希望被爱,而且希望自己是个值得爱的人。

    也就是说人的道德可能是自发的。

    情绪

    不“劝人行善”的一个出发点可能是相信市场经济的调节。毕竟,市场经济之父亚当.斯密说过:

    我们的晚餐并非来自屠宰商、酿酒师和面包师的恩惠,而是来自他们对自身利益的关切。

    也就是市场里每个人都是理性的,自发做出的利己行动就可以使经济运转起来。然而,市场里是没有真正的绝对理性人的,要不然现在的行为经济学也不会这么火热。

    每个人都有情绪,一方面负面情绪如愤怒、抑郁让我们冲动沮丧,另外一方面积极情绪让我们奋斗关爱。爱国爱家的认同感的前提就是情绪。一个人如果缺乏足够的情绪认知,道德感就会变得很低。

    人工智能与人类的最大差别可能就是没有情绪,接到任务不抱怨不焦虑就全力运算处理。这或许是好事,或许人的情绪是多余的,但它就在那里,每个人都无法避开。这意味着我们做事情必须要考虑情绪的影响。

    范围

    回到寒江雪的“不劝人行善”,他的观点在狭窄的币圈的某个时期确实是有效的。原因在于币圈在现在与之前,都还处于规则缺失的蛮荒时代,信奉“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兔子和老虎谈道德是没有意义的。或许随着逐步的规范化、文明化,相应的道德体系也会建立起来。

    跳出小小的币圈,在大大的社会里,我们作为一个善良的人,不管是从“理性的自利”还是”社会的约束“,大概率都是有益的。当然,要有足够的智力辨别某些打着“善良”幌子的骗子,比如一味加班不给钱只讲情怀的老板。

    人是社会动物,也是情绪驱动。个人的内心认同与社会给予的认同,是人不断追求的意义——Something bigger than yourself. 就像这两个月来看到的诸多事迹,那么多人不计报仇无论生死,每每泪目。复杂的社会,灿烂的文明,才得以存续前行。


    现代社会,做一个善良的人,大概率不会错。


    玉兰花开又一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也说“不劝人行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ymsd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