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众生修持行相

众生修持行相

作者: 贵阳琥珀 | 来源:发表于2020-06-20 11:54 被阅读0次

    复次,善男子!言恒顺众生者。谓尽法界虚空界,十方刹海所有众生,种种差别。所谓卵生、胎生、湿生、化生,或有依于地水火风而生住者,或有依空及诸卉木而生住者。种种生类、种种色身、种种形状、种种相貌、种种寿量、种种族类、种种名号、种种心性、种种知见、种种欲乐、种种意行、种种威仪、种种衣服、种种饮食,处于种种村营聚落、城邑宫殿。乃至一切天龙八部、人非人等。无足、二足、四足、多足,有色、无色、有想、无想、非有想非无想,如是等类,我皆于彼随顺而转。

    首先作意,尽法界虚空界,十方刹海里一切种类的众生,都在圆满的心量中显现,无一遗漏。从时间而言,一直到众生界穷尽为止,随顺的妙行才穷尽。但以众生界等不可尽的缘故,随顺的妙行永无止息,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这也就是以全法界心、遍法界量来作意。

    其次应知,随顺的境是尽法界虚空界,十方刹海一切众生的种类差别。以现相而言,众生是因缘所生法,由于因缘有种种不同,就出现了种种众生相;再从受生的类型、所依之处、种类、受用、性情等方面划分,就有无量无数的差别。

    例如:人类、走兽等依地面生存;龙族鱼鳖等依水而住;夜摩天以上的天人依虚空而住。种类方面,不仅有六道所摄的各种种类,而且人类也有四洲人等各种差别。“种种色身”,指有的众生色身坚固,有的脆弱,有的微妙,有的粗陋等。“种种形状”,指有的众生横向爬行,有的竖立直行等。“种种相貌”,即美丑、黑白等各种差别,譬如欧洲人鼻梁高,非洲人肤色黑,亚洲人是黄皮肤等等。“种种寿量”,指有的众生住世长达多劫,但短寿众生仅能存活几秒种。“种种族类”,有的身份高贵,有的种姓卑贱,或者说有各种民族的差别。这都是由于最初始祖的因缘各不相同,导致族类代代相传下来的性情、习俗等也有所不同。“种种名号”,指众生界中的名号千差万别,有一类众生相就有相关的一类名称。

    “种种心性”,性情也多种多样——有的强健、有的软弱,有的正直、有的谄曲,有的愚笨、有的聪慧,有的好斗残杀、有的温和慈善等。“种种知见”,指所持见解千差万别。有持一世论、三世论、唯物论、唯心论、常见、断见等,或者有的是苦行派,有的是享乐派,有的主张开放,有的主张保守……由累世串习形成了各种观念。“种种欲乐”,指各种爱好。有的酷嗜美食,有的喜好美衣,有的喜欢做学问,有的喜好经商,有的愿意从政,有的喜欢出家学道等等。其中每一种又可以分为很多种类。“种种意行”,指各类众生的心理活动千差万别。他们的起心、想法、思维模式以及心念运行状况都各不相同。

    “种种威仪”:众生的行住坐卧,各种形体姿态也不相同。在受用方面,衣服、饮食、住处等千差万别。衣服有各种布料、颜色、款式;饮食有各种风味、各种烹调方法、各种产地;有的众生住在天上,有的住在海里,有的住在陆地等。陆地上也有高原、平原,城市、乡镇、山寨、海岛,各种风格的建筑、各种民居特点等。——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既然生于不同地方,也就易于形成不同的观感和心理倾向。

    乃至一切天龙八部、人、非人等,也都有各种各样的形态差别。有的没有脚,比如蛇;有些有两只脚,如鸟、人、猴子等;有些有四只脚,比如猪马牛羊等;还有多脚的螃蟹、蜘蛛、蜈蚣、百足虫等。或者按照十一生类来说,有卵生、胎生、湿生、化生、有色生、无色生、有想生、无想生、非有想生、非无想生,再加上总通的一类生。

    总之,由于因缘不同,所变现的众生相各种各样,且互不混杂,这便是现象界里的差别相。由此应知,十方三世一切刹海里的无量众生种类,都在法界心中圆满显现,对于其中的每一类,我都发愿随顺其心而普作利益。

    那么,以何种态度与行为作随顺呢?

    种种承事,种种供养,如敬父母,如奉师长,及阿罗汉,乃至如来,等无有异。于诸病苦,为作良医。于失道者,示其正路。于暗夜中,为作光明。于贫穷者,令得伏藏。菩萨如是平等饶益一切众生。

    要求完全以平等心来对待,不因为众生还处在迷梦中就轻视他,而是知道众生在实相中都是万德庄严的佛陀,平等无二,所以不对他作下劣想。如是对于无数种类的众生都没有偏执心,一视同仁地平等做各种承事供养。犹如敬奉父母、奉事师长,以及阿罗汉,乃至如来一般。

    “等无有异”,指完全平等,没有差异。如何孝敬父母,就以同等之心来服务众生,帮助众生;或者奉事师长时是哪种心,就以如是心来供养众生;对待圣者阿罗汉、菩萨、如来有何等恭敬,就应如是对待众生等等。也就是完全放下自己,把众生视为极尊贵,才是普贤平等的利他行。

    因此,不应故意限制心量,或有所保留,应该完全舒展,称性而发起自己所有的心力。由于世间人深重的人法二执,使心思格外地复杂、扭曲,往往以一己之见,把众生分为多种党类,对某些人是一种态度,对其他人是另一种做法。他会说:对我好的人我可以对他好,如果跟我关系不好,那无论他有多大的困难,我都不去帮他。或者跟自己不同民族、不同观念、不同文化、不同品味的人都是异类,绝对不能给他们任何帮助等等。

    其实这种偏执是被虚妄心识的力量控制的结果,是作茧自缚、自我封闭的状态,怎么可能出现周遍无碍的普贤大行、成就如来不可思议的功德呢?对于来自妄心的指挥不是听信而要看破它的伎俩,发起自己的善根力,借助《普贤行愿》,极快速、广大地开发自性。起初就以圆顿大法的姿态开拓胸襟气量,就很容易发展到广大、周遍、无尽的程度。否则,缩小心量、形成一整套错乱的驱动机制,就只会出现各种颠倒的行为,导致越来越堕落。

    经中“平等饶益一切众生”的“平等”二字很重要,意为不作区别对待。不会对此者友善,对彼者不友善;对此者尽一分心,对彼者尽半分心乃至更少等等,以此自闭心量。其实,利他即是自利,若未了悟这一道理,取舍方面必致偏差。由于心量受限制,内在的驱动机制便偏离正轨,串习成性后很难策励而发起平等饶益之心。相反,如果了知应如何起心,透彻观察了发心的机制,之后才能每一次运心都不去局限,而是尽可能地全面发起。加上日积月累地熏习,以造作等流的作用力,会使得行者很快成为普贤菩萨。

    由此可知,修持随顺行不可带有世俗的“势利眼”,或各种偏执心等各种我所执的产物。也就是首先确立一个“我”,然后在“他”当中分很多类别,每一类别中又有三五九等的各种差别。现在正是要打破这一切狭隘偏执,发愿对任何众生都一视同仁,没有任何区分对待、随顺因缘尽心尽力地来作饶益。即使当前难以真正做到,也一定要发起愿心。所谓“随顺”,不外是拔除以自我为中心的桩子,来换成以众生为中心。或可称为“自轻他重”,或者“我爱执转成他爱执”等等,都是同一法义。

    以下通过譬喻来了解随顺众生的行为相。

    “于诸病苦,为作良医”,首先体会,“平等”的涵义在于,犹如大医王般,对于任何病人都尽心尽力地医治。他不会分别:“这是我的亲人,我给他好好治;那位患者给了我一万块钱的红包,肯定给他用最好的药;另一个人连医疗费都交不起,我不给他看……”如果都是为了谋求自我利益,心就不能做到平等,会观待别人对自己有多恭敬、给多少利养才去帮助,他必定不是大医王。

    其次要理解“随顺”的涵义。例如良医诊病,完全是为病人着想:他得了什么病?病因在哪里?我怎么才能治好他的病?之后唯一按照病人的情况来给予医嘱、对症下药等,念念都以病人为中心。如是为利他众所发起的行为是无量善法的根源,即使仅是世间小善,也必然以能利益对方才叫做善;如果以自我为中心,则将成为一切衰损的根本。

    “于失道者,示其正路”,又假如一位路人迷失了正道,需要一名向导来指示。此时,菩萨就要一心考虑他的需要,为他做最恰当的指示。

    譬喻的内义在于,众生未曾走过菩提道,不懂得该如何一步一步地修行、踏上正道,所以要给他做详细的指导——指明内心困惑迷茫的根源,讲清误入歧途的相状等等。如果对于他心中的困惑不做排解,反而去滔滔不绝地演说无关的内容,则并不是随顺他的根机,也不会有效果;只有为对方着想而行利他、承事等,才能契合众生心,才叫做随顺。

    又如一名厨师,由于考虑到众人口味各不相同,为了随顺大家,就会把饭菜做得合乎每个人的心意,让他们吃得开心、满意。或者开养老院,就要随顺老人们的心而作利益、承事,以此作为一切行为的出发点,一心考虑怎样才能使老人们生活得更好,才叫做随顺。

    “于暗夜中,为作光明”:众生在漆黑的夜里行走、取物、做事等都不方便,就要及时为他带来光明。也就是恰如其分地相合众生心,合乎他的需求,所做行为能起到帮助,才叫做随顺。

    譬喻的内义在于,当众生处在无明暗夜中时,尽早以正法的光明来照亮他的内心。

    总之,无量无边的利他行,都是恒顺愿王的行为相。

    菩萨如是随顺众生,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随顺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随顺愿王最终同样是推展到无尽。《华严》里处处是十无尽句,表示法界没有边。任何局限、边际都是自己的虚妄分别圈定出来的,然而法界没有尽头与边际,所以我们发愿也应当归于无尽——时间无始无终,空间无边无际。

    直至虚空界穷尽,众生界穷尽,众生业穷尽,众生烦恼穷尽,我的随顺才穷尽,由于虚空界乃至众生烦恼无有穷尽的缘故,我的随顺也没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这就是我们的行愿,也是我们生命的发展方向。

    本文转至【普贤行愿初机导引】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众生修持行相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ymwx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