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到阅读的方法,你可能会掰着手指头说出好多个。精读,略读,跳读,抄读,读书笔记法,读后感法,批注法,思维导图法,复盘法等等。
这些方法有用吗?有。但是适用于那些读书目的性很强的人。如果遇到一个读书胃口不好的人,这些方法就好比难以下咽的夹生饭,吃不下去,又怎么会消化吸收,滋养身体呢?
这本《阅读的方法》书名一本正经,看似严肃,实际上你只要看了脱不花的推荐序和罗胖本人的序言就会产生发现新大陆的惊喜。
一反常规的阅读观点。
一,读你喜欢的书,这是最基本的方法。
读书如同孩子闯进游乐场,奔跑撒欢,辗转于各个项目之间,遇到喜欢的,就玩个不亦乐乎;不喜欢的,转头就走。
读书如同交友,有眼缘的谈谈看看;不来电的,不必再见。
行动本身就是方法。不开始拿起书来读,什么方法都是纸上谈兵。也只有兴趣才能使我们持续不断的读下去。现在的学生不喜欢读书,主要原因就在于总是被强制去读自己不喜欢读的书。
二、开卷有益,随便翻翻,不必从头到尾逐字逐句读。
罗胖用自己做例子。上初中时家里书架上《演员的自我修养》繁体字,竖排版,根本看不懂,只是因为书名让他觉得演员很高级,于是报名参加了学校排练的话剧。因为当了演员,莫名其妙就找来一本《悲剧心理学》,看了几页,没意思,扔下了。但是通过这本书知道了朱光潜是他的老乡,所以又借了朱光潜写的《西方美学史》。还是看不懂,又扔下。但是从中知道了几位古希腊哲学家的名字,尤其是柏拉图的“洞穴比喻”很有意思,于是将它写进一篇作文,受到了表扬……就这样,一直滑着出了今天的罗胖。
罗胖的例子很典型,也很有说服力。这些书就像人生路上的一个个站点,虽然并没有在每个地方长时间停留游览,但是它存在你的记忆里。这些遇到的书里有很多只是你的触角,像一颗颗暂不发芽的种子一样蛰伏着,在后来的日子里偶尔钻出地面。很多年之后,你才知道自己早已深受其惠。
每一本都有用,世上没有无用之书。所以天文地理人文历史科学军事,只要是书,只要你看它顺眼,那就随便翻翻。
三、读书不是什么神圣的事,也不是什么高贵的事,读书只不过是为了找到通向更好的自我的途径。
农民种地可以找书,工人电焊,可以找书,医生治病,可以找书。书籍只是个工具而已。
所以,不必焚香沐浴正襟危坐,坐着躺着歪着扭着,怎么舒服怎么来,好看就多看会,不好看就一出溜,闭眼睡觉。只要每天砍看几眼就行。
以上就是罗胖的序言展示出的读书观点,还没涉及到更具体的方法。但就凭这三个观点,就足以治愈“厌书症”。
读书不苦,不累,不烦,把读书当成吃饭,就简单多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