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大部分的小孩都喜欢过年。因为过年时可以吃到许多平时难得吃到的好东西。年前,许多家庭都会准备过年的食材,家家户户都会熏几块腊肉,走在路上,嗅到各家飘来的腊肉香味,让人不由得精神大振。特别是各家炸红薯片的时候,那个香味能让你不停地咽口水。自己家和邻居家炸红薯片的时候,看到有小孩站在旁边不走时,一般都会拿几片给我们吃。每家都会有一二个陶瓷缸,在缸的底部放一些生石灰,将炸好的红薯片和其他熟食放在缸里,可以保存很长时间。
年前,家家户户也会大搞卫生,尽量在腊月二十八之前洗澡(二十八洗邋遢),理发,有条件的家庭还会给家里人做新衣服。
每年过年的那个月,政府都会加发一些食品票。年三十晚上吃团圆饭是最幸福的时刻,一家老小围坐一桌,尽情地享受美味佳肴。晚饭后,各家都会烧一盆大大的木炭火,家里大人们围着火盆谈工作、谈理想,在我们那里,叫做守岁。小孩子也不会到去乱跑,等着大人发压岁钱。压岁钱也就是几毛钱或者一元钱,但那绝对是我们一年中可以自由支配的最大资金了。三十晚上一般守岁到晚上12点,辞去旧的一年,迎接新的一年,叫做辞旧迎新旧。12点时,家家户户都会放鞭炮,在我老家,叫做关财门,初一早上起来,做的第一件事,也是放鞭炮,叫做开财门。因为醴陵是鞭炮生产地,从三十晚上晚饭起,到大年初一,鞭炮声此起彼伏。后来电视进入家庭,春晚就陪伴着千家万户,渡过年年守岁的时光。
记得有一年的大年初一,我花了五分钱,在三角坪街口的南杂店买了一百个一挂的鞭炮,我把鞭炮拆成一个个放在口袋里,然后点了一根长长的香,一个人往街上走去,边走边放鞭炮,点燃一个往边上一丟,鞭炮砰然一响,让人心情特别舒畅。一直走到新街口,才把一百个鞭炮放完。
后来的鞭炮就没有这么好放了,引线都是快引,点燃后根本没时间将其丟出去,就在手中炸响了。除了鞭炮,也有各式各样的花炮,有冲天炮,彩珠筒等等。
有一年过年期间下雨,家里的大人们都出去了。我就在家里的厅堂里放彩珠筒,不小心把一个彩珠冲上了二楼。二楼有一些引火用的创木皮,眼看那个彩珠就要引燃那些创木皮,我急中生智,赶紧搬来一架木楼梯,端起一脸盆水,急急忙忙地爬上楼,把水倒在刚刚燃起火的刨木皮上,阻止了一次巨大的火灾。把火熄灭后,我已吓得浑身无力,瘫软在地,半天都喘不过气来,后怕不已。事后我自己也没有弄明白,当时是怎么把木楼梯搬过去的,又是怎么把一盆水端上了楼。这次的意外影响了我许多年,一直不敢对人说起。
冬月初的那些日子,是小孩子们最快乐,最幸福的时光。孩子们到整条街上的每家每户去拜年,每到一家,进门只要喊一声"拜年啰",每家都会端出各种各样的糖果羔点,有的人家甚至会提前把糖果羔点摆上一桌子,等着我们去吃。炸红薯片都是属于最差的了,出去拜一圈年回来,吃得一个个肚子发胀。中午和晚上都基本上吃不了多少饭。
后来上山下乡到神福港公社红砖厂,过完年,回到农村,我们几个知青也会去砖厂的农民家去拜年。这时候,除了炸红薯片,基本上没有什么好吃的了,大家就像土匪一样,把拿出来的吃食一扫而光,即使吃不完,也会把东西装在烂棉袄的口袋里。
在二十世纪,拜年都是靠一家一户去走的。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也不记得是从哪一年开始,时兴电话拜年,年三十晚上到冬月初,拜年的电话总是响个不停,有的人家里的电话都被拜年电话打爆。后来就短信拜年了,三十晚上一个人发几十条拜年短信都是一般般了。现在流行微信拜年,在微信群里有各种各样的拜年段子、图片和视频,家庭群、同学群、同事群、战友群、奶奶群、玩伴群、广场舞群和退休群,如果那个人没有十几二十个群,都不好意思跟人家说自己玩微信。就连发压岁钱都用微信红包。
现在的人们,三十晚上一边看微信、抢红包、发微信,一边听春晚,所以,不管春晚节目好不好,都只不是陪伴你我过年的调济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