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跟鹏哥简单沟通了一下2022年的家庭规划和个人规划,有了一些思路,但还有些很重要的问题没想清楚,所以决定,还是年后2月份再来确定。
虽然,很多事情是在做的过程中才会对前方的路,看得越来越清晰,但在出发之前,先选定一个大方向,会走得更踏实。所以,目标和规划不一定会起决定性作用,但的确很有必要,至少对于我来说是这样。
对于过去的2021年,总体的感受是:经历了一些感受当下的美好,也在低迷消极的循环里转了一阵子;有收获,也放弃了一些;说不上多好,也算不上多差;但既然存在过,就是注定该有的经历。
上次对过去这一年,做了简单的复盘,但没有去统计具体的数字。以前我觉得那些数字算是一种完成的标志,或是说对自己努力的一种量化指标,但最近忽然对这些数字没有太大的兴趣了,毕竟,太过表面的东西,也只能代表表面。
比如,读的那几十本书,到底吸收了多少,又有多少真正用到了,恐怕跟那个量化的数字并没有太大关联。所以,即便写出来,也只适合给外人看看;对于自己,甚至还可能会有“自我蒙蔽”的风险。但事实上,我们不是活给别人看的,所以,应该直面自己的问题,多向内问问:自己怎么看待这件事?
这两天,听古典的《跃迁》,里边的很多思想和方法,都曾在我脑海里出现过,甚至于有些理论可以让我很快联想起之前读过的某本书。
然后,我就在想一个问题:这些道理我都懂,这些理论我也思考过,怎么自己就没这样系统的总结过呢?不说写出一本书吧,就是把这些理论用到自己的实际生活和工作中来解决问题,事实上,都很少。
很多时候,似乎看书和思考,也仅仅是“看”和“想”;“做”的时候,也就是单纯的在做事。这应该是有很大问题的,至少,让我觉得,我的身心不在一处,有分离的嫌疑。
上次,在一个培训课里听到一个说法:如果你的所想所需,跟你的行动不一致,说明你的价值观是不明确的,甚至还是自相矛盾的。
从没深入去思考过“价值观”这回事,(可能是太自信,觉得自己“三观”很正),但,你真的有明确的价值观吗?你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吗?你所做的一切都与你的价值观相符吗?都是为了你想要的那个目标在努力吗?
这些问题看上去很无聊,同时也似乎很虚,但其实,值得去思考。
正如我对自己2022年的规划没有太确定,就是因为我还没想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我知道这些问题不是单纯闭关想两天就可以想出来的。之前在读书群里看到一句话,觉得甚是有理,也经常拿出来对自己和身边的朋友说:清醒时做事,糊涂时读书。
所以,最近,我还在继续读书,当然,是带着问题和思考在读书。书里或许有答案,也或许答案早已经在我的脑子里,只是,我需要通过读书来进行梳理和整合。
我想,只要我想知道答案,最终答案都会出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