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成长的烦恼是,童年和少年时期盼望长大、无畏无知;成年后慢慢在社会规则与竞争中划地为牢、固步自封,所以有了围城的烦恼。
写作也有写作的无知,有写作的围城。
一方面,写作者在刚开始写作的阶段,多是直书所见所想,如果读书还不够,又没有参加过正规系统写作课程,往往文章就遣词缺乏,表达上力不从心,同时,或文体技巧不明、或疏于布局未能调动读者兴趣。
另一方面,文章始于生活,如果写作者的生活经历足够丰富、足够不一般,即使文笔粗浅、只要事件完整细致写下来,也足以让读者为情节或认知的丰富所触动。
近来,我参加的一个写作组,群里同学们每天日更文章交稿,虽多有流水账与表达冗长等问题,但是新生热情高涨、大胆下笔,好些学员把自己家乡古里的美丽景物与风土人情、在各地流转租房和打工的心酸、自己人生中爱慕与委屈等等的经历与思绪都“诚实”地写了下来,文章含着真情实感,读来也是让人有感于人生百态,鲜活人情。
但是,对于写作者,不能把丰富的经历、自己独特的观察世界的视角、判断、情绪,这些所做、所见、所思很好地表达出来,做到文笔恰当、表达上推己及人甚至进而具有社会意义,就是写作的无知了。
02
简书谈写作|纸上电台已经开播了五期,每期都邀请目前简书等主流平台的资深写作者围绕写作经验进行分享。
第五期主讲嘉宾是一棵花白。她是简书人物专题主编,百度百科TA说专栏作者,手百问答签约作者,慈怀读书会签约作者。她分享的主题为“写作者要常怀童心”。
她的分享,既谈到了写作基础阶段的“写作无知”的表现,也指出了进入写作第二阶段的容易陷入的关于在商业化上迷失自己的“写作围城”问题。
第一阶段:写作无知,文章无人埋单
写作的无知表现在:拒绝商业化,不把文章当作品。文笔粗劣视为真实质朴,矫揉造作视为文笔优美。
改正的建议是:正视新媒体写作的价值体现在“有人为你的文章埋单”,要认真“修改、润色、升华文章,刻意练习”,要雕琢自己的文气风格。
第二阶段:在有了相当的写作基础后,因为商业化迷失了自己,进入“写作围城”。
写作的围城表现在:技巧就是一切,只听金主;自己的敏锐感知力消磨掉,丢掉了“天真”。
对于天真,一棵花白姐姐这样说:
不是单薄的天真,没有物质基础的天真,没有支撑力的天真,没有自我能力的保护的天真。
内心的感知力比勤快的笔杆子要重要。内心的感知力,能解开我们内心的疙瘩,把凌乱的想法整理起来,帮助自己记录人生、表达人生。我们要找到内心世界的平衡,准备好与自己对话。
要蜕化为一个孩童,感官不被遮盖,保持孩童那种天生的想象力和修辞手法。
突破围城的建议是:在这个阶段安排多做些无用的事情,例如读一些不畅销的书,没有目的地结交一些朋友;放空自己的大脑。
03
对于写作,一棵花白姐姐指出:
写作有节制,方能持久。才华,不能被过度开采。过度消耗自己是难以持久的。写作是一个整合的过程,也是一个掏空的过程。不能一直掏空下去,要适时停下来,休养生息。
写作者的素材,应该向外采集。最珍贵的素材,是最消耗我们的感知力的。要有敏感的感知力,把你双眼可见,双耳可闻,双手可触碰,所能拥抱的人,双脚能抵达的角落,所有运用起来。再用特定的方法,整合,写出你的杰作。
要保持真实,保持敏锐度,不局限自己。
04
关于写作,每个人各个阶段都有自己的问题,自己顽固执守又影响了自己进步的根本性原因,或者说自己的围城吧。
在学习新媒体写作基础阶段,大部分人首先需要突破的是,新媒体写作无知的围城,包括对新媒体投稿认知的无知、以及个人文笔的浅薄和写作技巧的无知。随着写作技巧的成熟,在写作已经实现变现阶段,特别是在一些新媒体平台有了稳定的约稿的时候,商业化、社会游戏规则很容易也会形成一个围城。所以,这个阶段,要注意考虑好短期的赚钱需要和保持长远创作能力的平衡,不要被商业的套路要求封闭了自己的视听,不要让为了写作而写作掏空了生活和脑力。
写作文风,其实也是一种围城。我们每个人的文风,会因应自己所处时代、成长经历、偏好、工作习惯等等积累而固化。所以,写作修辞怎样保有传统文化精粹,又同时与时俱进,让自己的文风、表现手法适合当下读者的阅读,就是一个不断突破围城的过程。我们既要去建立自己的独特文风,也需要不时考虑是否需要突破自己的文风局限。
纸上电台的分享,总是提供一种写作成长的思路。感谢一棵花白姐姐的分享,感谢谈写作群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