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11月份,我经历了生命中最难承受的痛苦,此后一年多,我都沉浸在痛苦和精神世界的毁灭再重构中,到了2022年初有了些许改变,时至本月,我才终于肯定,我获得了新生,这份新生属于心灵,让我变得心智更加成熟。于是开始给自己写一些原则和感悟,现将这四个月的所得做简单记录:
过去的事情不过度回想、后侮,直接分析总结经验教训,为未来做准备。
及时在一个地方总结经验教训,并整理
不信鬼神不信命,拼命努力,广行善事,广结善缘
知行合一
每天静坐45分钟,精心,反思,内观。
说到做到,对同事,对自己,对家人,不轻易许诺,不许诺可以不做,但是许诺就一定要做到。
控制情绪,做情绪的主人,不暴力、吼叫、扔东西、发疯发狂,维持平和的心态,打坐、写日记、跑步,用尽一切办法让自己情绪稳定
做事寻找录佳方式,当无法找到最优解时,用次优解替换,自己做取舍。
为人大度不计较,发自内心的大度和不计较,如果愿意付出就去做,不能求任何回报,以回报为内心所求的付出不做。绝对不能因为自己对别人好,当别人对自己不好或者给自己负面反馈就心生不满,享受付出的快乐,把收获当成惊喜和馈赠。明确我对别人好是我自己的事儿,与别人无关。别人对我怎样也是别人的事儿,与我无关。
对于和自己没有直接关系的任何事儿,都不过度参与。例如亲戚家的孩子,只有资格对别人的孩子好,没有资格对别人的孩子不满进行管教,也不能因为关系亲近就过分参与别人对孩子的教育。
不指责、不批评、不暴力、不狂躁。
不欺负任何弱势群里,大人对孩子,老师对学生,壮年对老年,健康对不健康,地位高对地位低,有钱对没钱,前者对后者,不能仗“势”(任何强势的一方)欺人。
真正的原谅(以上三条的契机都是和大外甥的冲突所得) 是具有感化的力量的,就像无条件的爱那样,拥有治愈力量。
君子之交淡如水,可一人终老,亦可三五挚友,再多,心力不足,自觉不愿。为人善良,行善事,积善缘,凡是关系,皆不强求。有之拥之幸之,无之独立。随心随想随欲。
做人和投资一样,没有万事皆成的可能,允许失误,也能承担错误的后果。如此,便做当下最好的决定,让未来的自己一起承担。
任何时候,控制自己的情绪,情绪不稳定时,不尽行任何交际,尤其是工作,和同事、家长的沟通,不能在情绪不当时进行,不能一味地指责、批评,无论关系好坏,心平气和地摆事实讲道理,为他着想,这是人际关系中的法宝。同时,预测极端不好的情况,尽人事听天命。
与人相处,自己做沉默冷静的人,或作能让人温暖、冷静的人。
不要让情绪控制自己,平和坚定而充满力量,这是今年的关键词一2022
所有事,在自己没有办法完全释怀之前,先不去预想最坏的结果,而是想目前情况下能实现改变后的最好结果。
任何时候,坚守自己的本心,不被外部事物影响自己的情绪、判断、做法。【外部冲突,别人的声音,情绪的不稳定—我一逃避?生气、抱怨、心情不好,发怒?冷静,第三视角看待冲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思考解决问题的模型,冷静高效地处理任何事件。
心中有田园,有诗和远方,要岁月静好,亦有披荆斩辣的勇气和能力。
人要简单善良不说谎,但不一定所有的人都如此,因此对待别人要有充分的评判能力,不能太轻信于人,无论关系如何,保留三分。
多说多错,少说少错,不说不错.
把本职工作做到能力范围内的最好,同时广泛阅读经济大鳄的书 《原则》 《价值》《滚雪球》 《聪明的投资者》,感受大家融会贯通的智慧。
中国哲学自上而下的体系,宏观到微观,但是每个微观都是宏观的一个缩影,其内核力量一致。同理:万物分阴阳,却又阳中有阴,阴中有阳,永远辦证低看待任何人事物。
遵循自然规律,春夏秋冬,暑寒荣枯。
做任何事儿之前,先想明白为什么这么做?做这件事儿的意义是什么?【事件-为什么这么做(外部动力、情况发生、内心想法)-有何意义(明确意义)-具体操作步骤-每个步骤达成标准】
知行合一的首要难点其实不是行,而是知。你以为的知,不一定是真知,是道听途说、囫囵吞枣,还是真正地了解,真知灼见,只有真正的知,真正的理解,才能精准执行。所以知行合一的首要前提是真知。
人是知行合一的,不知行合一是因为知的程度不同,只有真知灼见才能知行合一,否则一知半解,呈现的就是知行分离!
累的时候放空自己,打坐休息,倾听身体的声音,让身体告诉你答案。
思考是一件累事,也是一件幸事,不思考就感受不到活着的印记。
别人的悲悯怜爱,只能当作生活的一味佐料,有用,却也并无大用,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平和无波澜;韧性耐挫折;力量源于自我!
多读书,多学习,多打坐,多亲近大自然;少负担,少忧思,少人情,少自欺欺人!
书不贵多,贵在精!“读-思-悟-用”,这个模型不仅适用于孩子,我自己也适用!
人际交往,知己知彼,知晓优点缺点,理性衡量,有时候感情也是一件麻烦事!
经济学家、社会学家、生物学家,博古通今,了不起!
无用之用,灵性思维,真正的创造力。
完全专注于正在做的事儿!
看书入眼、入脑、入心,思维定式,应用!
任何方式生活都没问题,任何性格特质也都没问题,问题是方式与方式,思维与思维,个性与个性之间是否契合,是一种有容乃大的尝试和思考。
中国自上而下的思维体系是老祖宗留下的智慧,道家看似有很多消极的处世态度,不过只是看似消极,看似无用,但正是这些无用之用,才最为难能可贵。
认可每个自己。成年以后逐渐意识到,每个人的特质不同,这些特质并无好坏,只是不同特质之间各自有优势和劣势,人要做的是结合优势,让自己的优势达到极致。至于劣势,如果可变就尽量调整,如果改变的代价过大,那么就放任不管。专注于让优势达到极致!【分析自己,对自己有清晰的认知。】
动笔写下来的东西更加的入脑入心,所以一些想法,有必要立刻用笔记录下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