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校园步入社会后,有幸在学校谋得一份差事,于是每年寒暑假有那么两次机会从繁重的工作中暂时解脱出来。幸得这两次机会,使得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将步调放慢下来成为可能,也才有时间去奢侈地想想那些与柴米油盐无关的事情。
也许是为了弥补去年假期未能回家的遗憾,早早地将今年的返程车票尽可能地订到最晚。说实话,在老家的生活有些单调,但假期倒计时的指针依然每天悬在心中,默默地期望它转得慢一点,再慢一点。于是带着这样一种即将出门远去、时日所剩无多的心情,每天过得倍加珍惜和仔细。
返程下火车后的第二天,耳边响彻的都还满是小侄子调皮地坐在大腿上,故意引你闹他的“假改,假改……”的声音, 环顾左右才发觉已置身于南国市郊的一个小镇。昨日今夕相较,也实在说不清得失与否,只是每每信马由缰念及此处,总免不了惆怅一番,时常觉得为五斗米不远千里背井离乡实在非我所愿。当然也只是想想,而已。
读大学时,妹妹有次考得不理想,很是伤心,老师以“学习并非生活的全部”劝慰,当时听了没什么特别的感觉,但不知为何这句话清晰地记到今日。生活、工作各种事情闹心的时候,总会借来宽解自己,效果奇佳。
现代的交通也真是发达,从山东到广东,10个小时的高铁车程。早晨还在济南吃着灌汤包喝着豆浆,晚上就坐在广东的茶餐厅点云吞面了。每次离家出门时,脑海里总会浮现“风萧萧兮易水寒”的诗句,并自动场景浮现,同时把主角换成自己:瑟瑟秋风中衣袂飘扬长发凌乱,心中万般不舍却还是毅然决然,连头都不忍心回一下,悲壮十足。
天生一副北方的粗糙肠胃,南方食物纵然多样,纵然美味,可除却那两三道因为口味相近还能骗骗肚皮之外,其他实在是爱莫下得了口。在家乡时,偶尔还会沾染点甜食,在这遍地甜食的华南竟然碰都不想碰。有时候想想,也真有点搞不懂自己。倒也不是傲娇地在心里非要坚守住什么东西,夸张点说有些是生理上的敬而远之。
依稀记得中小学的时候学校让填户籍信息,采集表里有一栏叫做“籍贯”,问遍周遭同学无解,后来有个博闻的高材生一锤定音“籍贯就是户口”。“户口”命名已经列了,又搞个“籍贯”,真是多此一举,当时还曾深深鄙夷过。前些年户口迁出后,再也不用为籍贯和户口的区别疑惑了。只是近来投稿发文章,作者简介要按照“张三,XX(省)XX(市)人……”的格式来提供,自己竟然一度开始在两者间犹疑起来。
当年离家南下时,死都没想到会就此扎根落户在外,而今转眼五六年已逝,即将在此结婚生子,但落叶归根的思想却不知为何这般早就在我这还不算老的脑袋里深深植根。于我,故乡就算变成了籍贯,但在记忆里仍旧是鲜活的过去;以后有了娃,对他们来说,估计就真的成了剪不断却又陌生的一个外地地名了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