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东坡志林——记游

东坡志林——记游

作者: 台灯好亮 | 来源:发表于2018-09-09 10:46 被阅读0次
记过合浦
    余自海康适合浦,连日大雨,桥梁大坏,水无津涯。自兴廉村净行院下乘小舟至官寨,闻自此西皆涨水,无复桥船,或劝乘蜑并海即白石。是日六月晦,无月,碇宿大海中。天水相接,星河满天,起坐四顾太息:「吾何数乘此险也!已济徐闻,复厄于此乎?」稚子过在旁鼾睡,呼不应。所撰《书》、《易》、《论语》皆以自随,而世未有别本。抚之而叹曰:「天未欲使从是也,吾辈必济。」已而果然。七月四日合浦记,时元符三年也。

    此时应是流放海南后被赦,读起来竟然有些预示苏轼命运的意思。

    「吾何数乘此险也!已济徐闻,复厄于此乎」不仅是指多次遭遇洪水,还指的是命途多舛。苏轼此时已经快七十岁了,终于被赦,带着他的书和儿子正要北返。自然灾害面前,人只能听天由命。而人祸面前,苏轼却始终以持以浩然正气。

    「所撰《书》、《易》、《论语》皆以自随,而世未有别本。抚之而叹曰:“天未欲使从是也,吾辈必济”」。苏轼谪居海南这些年,粗衣陋食并未折损他的文人风骨。简陋的条件下,著书,作画仍是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此心血,又怎么能被一场大水轻易毁掉呢?

    「吾辈必济」是苏轼相信天地间浩然正气犹存,是相信自己命不绝于此。

    幸甚幸甚!苏轼北返,日子终于好过了些。有多少儒臣折在了调任的路上,至死都没能回到中原。

    然而,不过一年光景,苏轼便病重逝世了。「天未欲使从是」,此时读来却觉得老天不公。苏轼这样好的人,何以这样时乖命蹇呢。

    苦难使人的灵魂熠熠生辉。然而于当事人来讲,苦难就是苦难,没有任何值得品味的地方。我们看到的坚强乐观,往往是灵魂在困苦中燃烧啊。

相关文章

  • 东坡志林——记游

    记过合浦 余自海康适合浦,连日大雨,桥梁大坏,水无津涯。自兴廉村净行院下乘小舟至官寨,闻自此西皆涨水,无复桥船,...

  • 苏轼《东坡志林-记游松江》及与杨元素词作若干有感

    《东坡志林》里有一篇《记游松江》,题虽如此,但其实所记并不是游松江,而是苏轼元丰四年在黄州所作。他实际上游松江亭却...

  • 忽得解脱

    睡前翻翻《东坡志林》,翻到“记游松风亭”,不觉噗嗤笑出声来。 “足力疲乏,思欲就林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谓是如何...

  • 记游房湾湿地公园

    最近在读苏轼的《东坡志林》记游篇。苏轼在记游中或写景或叙事或怀人,完全信手拈来,这份随意让人叹为观止。于是心里不由...

  • 苏轼写《题西林壁》的由来和在庐山的笔墨风流

    近读《东坡志林》,在读到《记游庐山》篇时,不觉惊诧,短短338字,里面蕴含信息量太大,现录文如下: 仆初入庐山,山...

  • 阅读第四天

    今天,是阅读《东坡志林》的第四天。 第一天,看了前言、导读和记游里的《记过合浦》,了解了这本书是记载苏...

  • 我看朋友圈-----《东坡志林》读后感

    最近在读《东坡志林》。卷一中的“记游” 篇深深吸引了我。这些小文是苏轼被贬生活的一面镜子。镜子中映射出苏轼旅游的乐...

  • 良月佳夜无相邀

    ———读《东坡志林》 文/万川月 今夜无晚自习。于家中读《东坡志林》,读至《儋耳夜书》篇,心有戚戚。原文如...

  • 读古文小记 . 9 — 论古典英雄主义

    近几日的读书笔记均是田园抒情,达志不足,闲情有余。过则不及,游多了山水,也会疲累。想起前些日放下的《东坡志林》觉得...

  • 我们需要“随遇而安”

    —读《苏东坡传》有感 苏东坡在惠州,作《记游松风亭》:余尝寓居惠州嘉佑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林止息。望...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东坡志林——记游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yvrg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