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龙母村的故事(22)、客大压店

龙母村的故事(22)、客大压店

作者: 孟懿 | 来源:发表于2018-11-07 11:43 被阅读0次

    丹大高速公路,横穿龙母村,象万里长城一样,生硬地把村庄隔成两部分,东边一小部分,西边一大部分,再加上外环路、还有国道,俺们村的交通很便利,去火车站、汽车站、妇产科医院、丹东市中心医院、火葬场,都在半径10公里的圆圈内,养老院俺村自己有,生老病死出行一条龙,俺村是风水宝地。

    因为交通发达,所以,招商引资跟玩似的,“家有梧桐树,不愁引不来金凤凰。”我只是坐在办公室里,就接待了五六起客户,而且挑挑捡捡的,污染的企业,统统地不要,现已联系成一家,“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想当年,我在学校工作的时候,面对招商引资任务,束手无策,“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现在看来,不是我无能,实在是单位不行。

    这几十家企业落户龙母村,自然优先就近招募村民,“离土不离乡”,这种中国最佳的生活方式,在龙母村已经一半变成现实。但是,毕竟是工业文明和小农经济碰撞的最前沿阵地,磨擦是不可少的,前段日子,一天,我就参与处理了二起。

    第一起,上午。一家国有企业,在围墙外挖排水沟,占了村民老唐的几分地,遭到阻碍,被迫停工,村委会得知消息,分搭两台车,象消防队一样,赶赴现场。实际上,就一个中老年妇女,坐在土堆上干嚎,这农村老娘们,战斗力不可小瞧,一个人顶一支罗马军团。看见我们来了,唐大婶站起身来,一边陪我们视察,一边控诉有钱人欺负人,就象翻身农民控诉地主老财一样,我们谁也没有说话,突然,王书记问一句:

    “你想要多少钱?”

    “二万。”

    秒答,干净利索,蓄谋已久。我差点乐出声来,这场景,太熟悉了:婴儿哇哇大哭,妈妈亮出奶头,立刻眉开眼笑。

    “二万扯淡,这点地方,多说二分地,一万吧,现在我就敢给你打条。”

    “一万不行,至少一万三。”

    “好吧,我尽量要一万三吧。”

    看来,没有什么问题,是钱解决不了的,如果一万不行,一万三就没问题!

    回去的路上,王书记给企业主管打电话,那边说:“如果是一万,我现在就能给,超过一万,我得打报告请示上级。”“哈哈哈哈”,我终于笑出声来。

    第二起,下午。一家私营企业,在围墙外挖排水沟,铲掉村民老徐的三棵粟子树,老徐恼羞成怒,象被挖祖坟一样愤怒,老徐恼的不是这三棵树,而是连声招呼都不打就开工,太不给人面子了,相当于进门就砸锅台,“是可忍,孰不可忍!”厂家要陪老徐三棵名贵树,不干!按最高市价一亩六万折成钱,不干!把沟填了,恢复原状,不然,咱就上告,有理走遍天下。

    老徐坐在我的办公室的沙发上,慷慨激昂地做完了最后结案陈词,喘着粗气,恶狠狠地望着我,我微微一笑,说道:

    “老哥,你指定告不赢。”

    “怎么,我没理?”

    “你有理,但你这三棵粟子树吧,多说千八百元,这年头,谁会为几百元钱打官司?都不值工夫钱,有关部门都懒得受理。”

    老徐的脸色由愤怒变得沮丧,我赶紧趁热打铁,继续劝说:“俺们村干部在外办事,也是没有面子,年初的时候,我的房贷还完了,办房产证,合情合理,折腾了我一个月的时间,老哥,咱不要脸面了,咱要钱,要钱要钱要钱,好不好?”

    千哄万哄,送走了老徐,我陷入了深思:本来是一件好事儿,为什么会是这样?这类土地纠纷经历多了,多少也找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主要原因:厂家工作方法的简单粗糙,我说的是粗糙,不是粗暴,龙母村没有发生过网上视颖上的那种暴力强拆,但是,厂家不了解龙母村的文化,不懂农村人格外好面子,一拍脑门就干,不做事前的调查分析工作,出了事,再由村委会出面调解,揩屁股,而这种行为的内心深处,有蔑视农村人的心理作祟,拿村长不当干部,拿村民不当干粮。

    现在,我的朋友圈里,也有几个村里企业的老板,我想劝告一下这些有钱的朋友:涉及到土地问题时,最好事先和村里打个招呼,做好预案,省时省力省钱,就象孙悟空每到一地,先咨询土地爷一样。上述两件事儿,如果事先沟通,可能就是一顿酒、两条烟的事儿,也可能一分钱不花,两位村民都有几十亩的山地,不是很在乎那几百平方米的。

    俗话说:入乡随俗。在异地开厂,必须要熟悉当地文化,这就是软环境建设,挣钱固然重要,但整天吵吵嚷嚷的,挣着钱也没意思,如果激起民愤,不可收拾。那么,龙母村的文化是什么呢?这个村,我观察了20多年,总结成一句话:龙母村没文化!

    俺们村,不中不洋,不城不乡,不工不农不商,亦工亦农亦商,村民之间,亲戚套着亲戚,办点事,扯着筋连着骨,几十年的恩怨情仇,八杆子打不着的错综复杂的联系,其复杂程度,让所有外来户眼晕头晕。怎么办?具体事情具体分析,一事一议,问村干部,不管大事小事儿,一问村干部,就象百度搜索,给你一大串的信息,一页不够,就再翻一页!

    不过,这种混乱,很快就会过去,不超过十年,比起英国工业革命后的“圈地运动”,中国的城市化过程,温和多了,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把农民赶出土地后,又颁布了“血腥法令”:如果农民在103天内没找到工作,就要杀头,逼着农民到城里成为产业工人。现在,欧美国家,腆着脸,批评中国,殊不知,他们工业化的初期,还不如中国当下。

    我不知道中国偏远的农村怎样?但是,象龙母村这样的市郊村,必将被城市化所淹没,比如北京的八里桥,上海的浦东,再找不到一丝农村的影子。

    我写的这些文字,很快就会变成历史!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龙母村的故事(22)、客大压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ywmx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