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作家画家书家,还是一位史学家,马玉隆访谈,生命的境界
文│李东升
▲马玉隆对家乡本土民俗文化深有研究,主编出版相关丛书多部。图为马玉隆接受媒体采访。
□ 回望马玉隆的人生之路,平凡而充实,多面而传奇。大学之梦,因文化大革命破灭。安心务农却成为国家干部。办事员一跃成为县委常委、公社书记。初二学生加入中国作协会员。一直从事党政领导工作,却偏好翰墨诗文,著作斐然。
▲马玉隆出版的文史类书集□ 马玉隆说,在书法字体中,最喜欢草书。其纵横捭阖之体势,龙飞凤舞之风姿,参差变化之神韵,勾魂摄魄。我心写我书。字画于我,是生活的一部分,无关名利。书画的过程,就是心迹流淌的过程。心情表白的过程。心境释放的过程。心灵升华的过程。
▲马玉隆出版的个人诗集□ 绘画创作中,更需人格的锤炼,气质的培养。如何把绘画传承中的各种元素,体现到我们这个时代。如何培养我们内心的自信。需要把你的人生体验,知识积累,转化为艺术的认知,包括对艺术笔墨的反应。有一种自我的信任、自我的肯定,和对文化自然精神的担当。
▲只上过8年学,成为作家画家书家,走访名家马玉隆他说了什么 ?导读:
在阳泉,马玉隆是一位众目所瞩的人物。他出身贫困,只念过8年书,却成为阳泉当代史上重要的文化人。他是作家,他是画家,他是书法家,还是一位文史家。他种过地,当过农民,当过公社书记,组织部长,副县长,市财委主任,市长助理。走访这样一位诗书画皆通的名家,他会跟我们说些什么呢?
正文:
相约一年,才有机会坐在马玉隆的对面。
10年前,他组织编写了一套丛书,并写了一篇《阳泉文脉》的序言。那种着眼全市的目光,文史梳理的思路和形式,深深地吸引了我。联系采访他,却一直不能如愿。之后,找了他写的文章看,《仇犹国史考略》、《贤吏田嵩年》、《大唐功臣张士贵》、《傅山流寓平定盂县行踪考》、《盂县历史人物》等,每一篇都带有梳理当地文史资料的痕迹,印象极为深刻。
▲与中国民协主席、著名作家冯骥才在中国第六届民间艺术节上合影阳泉,有一位著名的科幻作家,叫刘慈欣。站在这片土地上,很自然地想到了一句话,仰望星空。黑格尔有云,一个民族有一群仰望星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也许正是这种姿态,更能探寻一个大作家,创作和追求理想的状态。
▲与中国诗词协会会长黄莽合影对话马玉隆,难点在于话题的切入。40多年前,1976年,马玉隆在我们老家任公社书记。由公社所在地——盂县上社村,沿着河床往东5华里,就是生我养我的小山村,下鹤山北村。当年,马玉隆下乡,还在我家吃过派饭,对村里的人事很熟悉。
▲与阳泉市书协主席郑恩田、副主席闻林在阳泉狮脑山印园留影话题由此展开。我笑着问,记得当时刚上小学,常跟着大人们在河槽里,垒坝修路,当时有人指点,那个沿着坝跑来跑去的年轻人就是公社书记。那不会是你吧。马玉隆笑笑,没准。当时他26岁,还是县里的常委。
▲2004年春,与前来阳泉进行太极拳指导的恩师杨振铎老师在一起□ 我说,当下有一句流行语,被什么职业耽误的书画家,那么为政为官,是不是也耽误了您的书画艺术呢?马玉隆摇头否认。他说,人是社会的人,人是自然界的人,只有融合于社会,融入自然界,才能谈及书画。他觉得,是为政之路,成就了他的艺术追求。
▲我们家乡的南山
我的老家,地处太行山深腹部,典型的太行山深石区。由村前的那条河,一直往东,山路湾湾,直通河北。其中有一段山路,便是著名的十八盘。听名字,就知道有多难走。马玉隆,在我们家乡当书记一年后,沿沟调任石塘公社书记。
▲1976年,盂县县委书记梁和义为年轻的县委常委们讲党课在上社镇,他最大功绩是修路,现在回到村,老者提到马书记,还会深情地回忆这一段。说当时各村都没有路,尤其是雨雪天气,简直寸步难行。马书记肯扑下身子带头干活。跟我们吃同样的饭,干同样的活儿。对人和气,没有架子,真心为百姓办事。
▲1976年,盂县县委常委们在卢芽沟村检查工作时留影石塘公社在我们老家是最为贫困的乡镇,马玉隆上任的首件事:借粮。想方设法借了20万斤粮食,先填饱百姓的肚子,再引导他们科学种田。跟县里立下军令状:次年还清借粮,让百姓吃饱,还要有结余。
▲2019年到原石塘公社住地榆林坪村看望村民40年后,马玉隆有一次返乡之行,再次来到他工作的地方,感慨万千。四周百姓,闻声赶来,杀羊感恩。村里老人居多,回忆起老马当时在村的情景,老泪纵横。多好的干部啊,当时还帮我们下地,混在我们中间,跟我们没有两样。
▲2019年到原石塘公社住地榆林坪村看望村民之后马玉隆调任副县长,市财委主任,市长助理,在正县级的岗位上一干就是20年。我说,当下有一句流行语,被什么职业耽误的书画家,那么为政为官,是不是也耽误了您的书画艺术呢?马玉隆摇头否认。他认为,是为政之路成就了他艺术之路。
▲2019年到原石塘公社住地榆林坪村看望村民他说,艺术创作源于生活,源于人生的体验。你的情感温度,生命境界决定作品质量的高低。“技术”是基础,对世界的认知,观察方法,生活的深度,复杂人性的理解,对人民的情感,使“技”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你的作品才有大格局。马玉隆根据自己的人生经历,多年的创作感受,阐释了“为政与艺术”的话题。
▲2019年到原石塘公社住地榆林坪村看望村民□ 马玉隆喝了一口水,许久没有说话。我接着问,在您的心底,什么样的生活才是理想的人生。马玉隆用8个字回答我:诗化、艺化、品位、高雅。我想,这8个字,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传承中的文人生活么。
我说,还有一句流行语,此人为什么什么而生。比如刘慈欣为科幻写作而生。如果把您定位在一个文化人的属性上,您是否认可这种提法。换种说法,您在一篇文章中,把自己的艺术追求,归结在读书、写作、坚持上,那么这种坚持,是不是源于一种“原我”的天性。
▲马玉隆作品马玉隆喝了一口水,许久没有说话。我接着问,在您的心底,什么样的生活才是理想的人生。马玉隆用8个字回答我:诗化、艺化、品位、高雅。我想,这8个字,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传承中的文人生活嘛。
▲马玉隆作品我父亲是医生,毛笔字写的相当漂亮。我小的时候,父亲给别人开药方或是写信、记账,都用的是毛笔。我上学后,学校安排写毛笔字,就是父亲给我题的帖子。就这样,慢慢地对写字产生了兴趣。
▲马玉隆作品参加工作之后,有机会到县里图书馆的读书。柳公权的《神策军碑》,米芾的《虹县诗帖》,颜真卿的《勤礼碑帖》都是我的最爱。记得那时候,曾对米芾的《虹县诗帖》进行过全部描红,柳公权的帖子则进行过选字描红。
▲马玉隆作品最早接触书法家是王治国先生。是我们的老乡。时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山西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山西省金石书道研究会会长。1991年在县里的一次书法交流会上,两人一见如故。
▲马玉隆作品这是我第一次直观地了解、见识和欣赏真正的书法创作。看王治国的写字,是一种享受,让人陶醉。他向我详细讲述着笔、用墨、布局、落款,等专业知识。从此,在他的影响下,真正走上书法之道。
▲马玉隆作品马玉隆说,在书法字体中,最喜欢草书。其纵横捭阖之体势,龙飞凤舞之风姿,参差变化之神韵,勾魂摄魄。我心写我书。字画于我,是生活的一部分,无关名利。书画的过程,就是心迹流淌的过程。心情表白的过程。心境释放的过程。心灵升华的过程。
▲马玉隆作品□ 笔墨当随时代,中国绘画,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个时代的精神。士人绘画有士人精神。文人绘画有文人的精神。我们当代人的绘画,也需要融入当代人的精神。
▲与山西书法家姚奠中、张颔、林鹏及参展人合影
至于绘画,首先起于赏画。《芥子园画传》、《十竹斋画谱》、《三希堂画谱》、《中国十大名画》、《中国传世人物画》、《中国传世山水画》,以及历代许多名人的画集,都有收藏,一页页仔细研读。看久了,就尝试动手去画。
▲与阳泉文友在一起2017年,从未学过绘画的我,开始临习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皴擦点染、枯湿浓淡,只是概念性的了解,根本不知道具体的方法。还好,有经年的书法基础,揣摩画了几天,居然完整地临下来了。
▲与阳泉市诗词曲协会会员采风留影之后,开始系统地学习绘画技巧,大量临摹之外,也有意识地进行一些创作。我的第一幅画是我的家乡——仇犹山远眺图。我先以墨色线条勾勒,继而皴擦点染,最后着色。没想到最后的效果出现了油画甚至是摄影般的感觉。
▲与阳泉文友在一起这样,我的信心大增。之后,我共创作了100多幅国画。其中有春山、云山、秋山、冬景、月夜、山村等画面,有长卷、斗方、中堂、横幅等形式。虽说多数作品稚嫩、笨拙,但可贵之处是她开启了我的绘画之路,给了我从事绘画的胆量。
▲马玉隆作品在诸绘画品类中,我最喜欢山水画。中国山水画不同于西方绘画,不说“风景画”,是因内其中包含着一种融入中国人血液当中的山水精神。我们看一幅画,不能只停留在形式上,最重要的是体验其背后的精神气质,体验中国艺术特有的生命内质。
▲马玉隆作品苏东坡用红色的墨画竹子,有朋友问,你怎么画红竹子呢?苏东坡说,你看过世界上有黑色竹子吗?山非山,水非水,它不是外在形式的东西。绘画不只要追求写实的精神,还要在写实的基础上,求理、求道,这便是写意,是思想与哲学的问题。
▲马玉隆作品听马玉隆谈书画,我的思绪却在书画之外。在他身上,感受到了满满的正能量。回望他的人生,读书学习,书法绘画一直伴随左右。当官,为好官,那种为人民服务的家国情怀,那种与百姓打成一片的鱼水之情,时下并不多见。
▲与妻子马玉隆说,他对诗文与笔墨追求,如若生命中的水和盐,是他生活中的一部分。同样是笔墨,为什么当代人的书画没有古人的味道,那是文化的浸染不够。我们看到,在他言传身教,率先垂范下,他的爱人,他的儿子,孙子,也都酷爱古典传统文化与书画艺术。
▲全家福马玉隆为当地本土文化文史的梳理,做出突出的贡献。他的诗文书画,充满了人文关怀。他的谈吐,他的学识,影响了很多人。对社会,对朋友,对家人,真诚、亲和、厚道。他的八小时之外,退休之后,积极向上的健康生活,我们也为其点赞。
▲马玉隆渡者,由此岸到彼岸。渡,便是修行。我们讲生死之外,有一种永恒的东西存在。生死在此岸,理想在彼岸。每个人都生活在一种人生的渴望与追求中。从此岸至彼岸,艺术便是那叶待渡的扁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