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文化
聆听千年古乐――隐藏在新疆自治区博物馆中的那些少数民族的乐器

聆听千年古乐――隐藏在新疆自治区博物馆中的那些少数民族的乐器

作者: 塞比热 | 来源:发表于2019-04-28 20:37 被阅读0次

        碌碌忙了一年,现在终于有时间、有心情整理留存在手机相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中的乐器了,不为什么只是喜欢!

        新疆地大物博,除了景美、人美还有令人沉醉、愉悦的音乐与舞蹈!其中不得不提的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十二木卡姆》。她是一部凝结着创作者们的智慧和技能的音乐经典,见证着乐舞文化之间相互传播、交融的历史,其历史、文化价值是不可估量的。

《十二木卡姆》(百度)

        它是由弓弦乐器、拨弦乐器、吹管乐器、打击乐器共同演奏的音乐盛典!

一、弓弦乐器

1、萨它尔(沙塔尔)

萨它尔(百度) 沙塔尔

        又称萨达、塞尔塔尔。共鸣箱后壁以整块桑木挖槽而成,长1380-1400毫米,长瓢形,上蒙木质薄面板。半柱形琴杆硕长,有骨质花纹,琴声悠扬动听,其在喀什、和田、莎车、库车等地的十二木卡姆中的演奏中占据主要地位。

2、艾捷克

艾捷克 哈密艾捷克

      共鸣箱背以薄木条粘就或整块木头挖凿而成,球形,上蒙木制面板,面板上开有U形音孔,共鸣箱后壁也开有圆形音孔若干,共鸣箱中部张皮质共鸣膜,膜面有音柱与共鸣箱面相接。艾捷克琴长700毫米左右,是演奏“维吾尔十二木卡姆”和“吐鲁番木卡姆”的主要乐器之一。

3、胡西它尔

胡西它尔(百度)

        全长68厘米,共鸣箱呈半梨形,较为宽大,背板采用桑木或杏木制作,由六块木板拼粘而成,外形似瓢状,正面蒙以鱼鳞松薄板。

二、拨弦乐器

1、弹布尔

弹布尔(百度) 左1弹布尔

        是维吾尔族、乌兹别克族弹弦乐器。琴身木制,音箱较小,成瓢形。琴身修长,以丝弦缠成16至20余品位。有钢丝弦五根,内二弦与外二弦调成同音,与中弦成五度关系。音域宽广,音色清脆,富有浓郁的民族风格。

2、都塔尔

都塔尔

        共鸣箱后壁以桑木薄板条粘接而就,为硕大的半瓢形,上蒙桑木薄板,半柱形琴杆扁长,上以丝弦缠就品味15个。共鸣箱后壁及琴杆正、背面均有骨质花纹。琴头正、左侧面各置琴轸一个,张丝弦两根,下部有琴轸,用拨片弹奏。都它尔有大有小,一般长820毫米左右。

3、热瓦普

热瓦普 热瓦普

        又称热瓦甫、拉瓦波、喇巴卜。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弹弦乐器。相传创制于十四世纪。民间流传的喀什热瓦普,全长130厘米。身为木制,音箱为半球形,以羊皮、驴皮、马皮或蟒皮蒙面。琴颈细长,顶部弯曲。

4、卡龙

卡龙

        通体宽800毫米左右,以桑木制作。音箱成扁平梯形,前宽后窄,左曲右直。音箱左侧置两层菱形木质琴轸,面板左边有一排琴轸,琴枕右边有一个固定的琴码,两根丝弦一组,丝弦通到音箱右侧的弦栓,共有琴弦16到18组,定弦以各种乐调的自然音阶为主。卡龙为新疆喀什、和田等地“十二木卡姆”和“刀郎木卡姆”的主要奏乐器之一。

5、锵

        是由西亚--中亚一带经"丝绸之路"直接传入新疆喀什的,其时应早于明末,18世纪末又传到东疆哈密。形制与汉族的扬琴相同,由共鸣箱、山口、弦轴、弦钉、琴马、琴弦和琴竹等部分构成。

三、吹管乐器

1、乃依

乃依

        维吾尔、乌孜别克、塔吉克等族边棱气鸣乐器。因其用木制成,故又称木笛,亦即横笛。流行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管身木制,通常采用当地生长的苹果木、杏木、枣木制作,将木棒掏空为管状。

2、苏乃依

苏乃依(唢呐)

        苏乃依长40cm、34.6cm,又称木唢呐,在新疆南部比较常见,在木卡姆中期很重要的作用。其演奏图像见两晋(265-420)时期的新疆拜城克孜尔千佛洞中。清代列入"回部乐",称苏尔奈。现仍用于维吾尔族传统宗教节目和各种民间鼓吹乐队,具有浓郁的民族色彩和丰富的表现力。

3、巴拉

(百度)巴拉曼

        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双簧气鸣乐器。民间又称皮皮、毕毕、巴拉曼皮。上端呈十字形。管身苇制,是采用当地生长的一种旱芦苇制作而成,管体质地坚韧。管的上端削薄压扁后成为双簧哨片吹口,为使双簧哨片不致变形,簧哨下方还用两根竹片或木片夹住、用绳捆紧。

四、打击乐器

1、达普

达普

        维吾尔族打击乐器,可以说从大鼓演变而来。达普通体圆形,边圈由桑木制作,上蒙马、驴、山羊或蟒皮,为了增加音量在圆圈内侧可以固定不定数量的小铁环。达普发声洪亮、欢快,携带方便。演奏时,左手托起达普,右手拇指和手掌抓紧达普的边圈,用其它四个指头打击达普的边圈和中部。

2、纳格

纳格尔

        膜鸣类打击乐器,因鼓身以生铁铸就而被意译为铁鼓,民间也可见到用木头制作的纳格尔。纳格尔身为上宽下窄,盆状,上蒙驴、牛或羊皮。鼓面直径从200毫米至500毫米不等,常以一大一小组成一组。演奏者手执两根木棍击打鼓面而发声,声音洪亮、焦烈,往往和苏乃依伴奏,在节日、婚礼等日子增加气氛。大纳格拉被称为“咚”,维吾尔乐队中常有大、中、小纳格拉为一组的情景,因技法不同,和苏乃依一起形成和声,感染力极强。

3、萨帕依

萨帕依

        原以黄羊角制作。目前用桑木、杏木或核桃木。民间认为萨帕依有神秘的内动力。常以两根木棍粘合而就,上系大铁环一只,每只大环又装上若干小铁环。小铁环与木棍接触的部位,为了增加音量,可以钉帖铜片。演奏者手指萨帕依的下端,轻轻地击打自己的肩膀,小铁环同时碰击铜片,增加音量,让旋律更有感染力。跳舞的时候,也可以单独用来伴奏。可以单独用来伴奏.萨帕依通体长460毫米,大铁环直径9 0毫米-小铁;萨帕依通体长460毫米,大铁环直径90毫米,小铁环直径为30毫米。多为维吾尔族十二木卡姆的麦西来甫部分和民间歌曲的演奏伴奏。苏菲派宗教人士在演奏十二木卡姆麦西来甫乐曲时用萨帕依。

4、它石

它石(百度)

        维吾尔民间中也称作“恰克丘克”,常以两块坚硬、四周光滑、无棱角的鹅卵石组成。演奏者左右手各执一对它石,用指头和手掌一紧一松的方式,将它石相互击打,发出欢快的声音。石块为扁长形或长圆形,中段稍细。

5、库休克

库修克(百度)

        库休克(木勺),和维吾尔族人吃饭用的木勺一样,但比它大一点,木柄及头部背面有花纹。常以梨木或枣木制作。演奏者用右手执库休克的木柄,击打手掌,发出声音。有些演奏者将用其击打大腿、肩膀,手肘等部位,显示自己的技巧。库休克常常在十二木卡姆麦西来甫部分的舞蹈表演中使用。

      新疆地大物博,每个地区与每个地区的乐器又各不相同,所以乐器也算是一本百科全书,很难区分,但都有相同的共性。以上乐器只是笼统的一个梳理与编辑,部分文字与图片来自于百度百科,若有侵权与错误的地方请联系本小编!

相关文章

  • 聆听千年古乐――隐藏在新疆自治区博物馆中的那些少数民族的乐器

    碌碌忙了一年,现在终于有时间、有心情整理留存在手机相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中的乐器了,不为什么只是喜欢!...

  • 在古乐器中徜徉

    搜索牛津必打卡博物馆,看到了贝特乐器典藏馆(Bate Collection at Musical Instrume...

  • 那些已经消失的敦煌古乐器

    敦煌莫高窟,内容之丰富令人惊叹。据统计,壁画中有音乐题材的洞窟236个,共绘有各种类型乐队约500组,有各种类型乐...

  • 姝言成长记3月15日——

    湖北省博物馆之行—— 湖北省博物馆位于湖北省武汉市,在湖北省博物馆中有着中国规模最大的古乐器陈列馆。在湖北省博物馆...

  • 古诗词中的民乐

    有空今天整理了一些古诗,找出了一些古乐器在诗词中的美!

  • 繁星|复活古乐器

    繁星|复活古乐器 2018-4-19 11:59:44来源:扬子晚报 新年后,央视播出了一档新节目——《经典咏流传...

  • 谈谈古乐器“筑”

    收看一期《国风美少年》,选手贰婶表演的时候完全把筑仅仅当做了道具,各种托举,表演完毕了就将乐器直接倒竖在地...

  • 新疆博物馆干尸展览

    楼兰美女、小河美女、“五星出东方利中国讨南羌”护臂……在新疆自治区博物馆,看到了千年前的古人,千年后的人们仿佛穿越...

  • 几近失传的美妙古乐器

    过年好!乐活超级喜欢虾米音乐的这篇宝藏文章,分享给您。

  • 完美的交易

    我叫杰弗里·史密斯。我是一个古乐器专家,兼从事古乐器的买卖。我住在牛津市。因为工作关系,我必须到世界各地去。 6个...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聆听千年古乐――隐藏在新疆自治区博物馆中的那些少数民族的乐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yxsn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