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16年《外滩画报》采访

2016年《外滩画报》采访

作者: 雪飞老师 | 来源:发表于2019-02-12 13:17 被阅读13次

2016年《外滩画报》采访

考察了30所美国高中的上海妈妈发现了什么

“我觉得,退一步讲,花四年时间和金钱,让儿子在美国的高中参与各种体育运动,就算当做身体投资也是很值得的。”

如果说对此岸教育的失望最终导致了《小别离》中的人物选择让孩子出国,现实生活中的那些理性出国派则是真切地体验到了国外教育的优势所在,上海妈妈Maggie就是其中一个。她的儿子现在在美国一所寄宿制私校已经就读11年级。而就在儿子去美国的前一年,Maggie独自赴美,考察了30所美高。这次经历,被朋友称为“中国妈妈异国择校记”。

从她当年的考察以及儿子在美高这两年的经历来看,美国教育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1. 美国教育崇尚自由、尊重个体发展,为个人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这个自由首先是精神自由:一个人的想法,要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催生,这些条件包括:自由的时间、自由的思想、自由的言论。

“中国基础教育确实扎实,无庸置疑,但这个‘基础’以书本为主,围着大纲考纲转,缺乏广度和深度。这种基础在某种程度上,束缚了我们的“精神自由”,我们的目标是“高考”,是“分数”,这是对我们学生的最大束缚。学生随想、瞎想、梦想的空间受到束缚。后果是身体局限于校园中,精神局限于“分数”中, 这一点导致我们的少年们缺少“主动求索”的精神。

而相反,美国教育是不同的。课堂里,虽然同学们的问题可能是非常浅的,甚至是幼稚的,但他们的精神是自由的。他们没有恐惧,他们自由提问,自由思考。

试想,你在中国的课堂里,敢乱提问吗?如果问题过于白痴,你将被打上“白痴”或者“扰乱课堂”的烙印,你的精神还能自由吗?”

其次是选课自由,美国为孩子准备了大量不同门类不同程度的学科及大量的俱乐部、社区活动,为孩子充分发展奠定基础。举一个例子说明,在美国安多福学校,学生可选的课程竟有300门,在普通的学校,也有一二百门学科。

2. 美国教育学术开放,重视思维培养

系统、批判、分析与解决问题导向,这是美国学习对孩子最重要的培养,而不是低级的读记背。完整的批判性思维过程分为6步:交流、问题解决、评价、分析、合成及反馈。美国的作业乍一看,真的不多,但要真想学好,也是不容易的。

“我个人的感悟,中国教育落在点、具体事情比较多,美国教育落在面上、更体现出系统性和多种办法解决问题上。”

3. 爱与人文精神

你会发现,大部分美国老师的眼神里是充满爱的。当老师用那种那么关切、充满爱的眼神看着孩子的时候,孩子是被鼓励、被接纳的,而我们国内的文化可能只会指出你的不足,孩子是不断被否定的。

4. 对体育和艺术的重视

说来好笑,强健身体竟是Maggie送儿子出国的初衷。“我当时走在美国高中的校园里,走着走着就走到下午了,放学钟响了以后,整个校园就沸腾了,你会感受到那种生命欢腾的力量。而在国内,因学业紧张,学校离家远,公共运动资源不足,儿子连运动的时间都很有限。我当时就想,退一步讲,花四年时间和金钱,让儿子在美国的高中参与各种体育运动,即使是当做身体投资也是很值得的。”

“总而言之,美国教育就是使劲儿鼓励你:发现自己、遵从内心、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同时做个好人,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在Maggie看来,其实美国教育最根本的优势在于它培养孩子一种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种能力会让孩子终身受益。

相关文章

  • 2016年《外滩画报》采访

    2016年《外滩画报》采访 考察了30所美国高中的上海妈妈发现了什么 “我觉得,退一步讲,花四年时间和金钱,让儿子...

  •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读者

    《外滩画报》也倒下了,你知道吗? 据《外滩画报》最新一期杂志封面标题显示,早前传闻被证实外滩画报将于2016年开始...

  • 纳达夫·坎德:长江是中国急速变化的隐喻

    外滩画报 11-25 17:37 专访PrixPictet环保摄影奖得主纳达夫·坎德——“长江是中国急速变化的隐喻...

  • 胡歌专访 从小胡到胡总

    ——2012年12月《外滩画报》 面对俊男美女,人们常发出称赞:你不做演员可惜了。拥有漂亮脸蛋的胡歌也曾时常接受...

  • 伟人死亡时候的最后一刻在干什么。必读

    十八位人类最伟大的思想者的最后时刻 2015/05/29 09:57 外滩画报 苏格拉底,古希腊哲学家,思想家 有...

  • 上海 5 家特色国际餐厅推荐

    上海 5 家特色国际餐厅推荐 在国内尝遍各国佳肴早已不是难事。但哪些国际餐厅比较靠谱地道?《外滩画报》精选魔都 5...

  • 【0401公众号推荐】科学松鼠会

    1日获得最多推荐的账号是:科学松鼠会、最美应用、外滩画报 科学松鼠会: 1、科学青年的科学科普文章,对于朋友圈文章...

  • 一条-课堂商业计划书

    创业团队 徐沪生的头衔是《外滩画报》执行总编辑 选品团队 用户 定位:中产阶级希望通过差异化消费找到自我,一条提供...

  • 弄潮儿喜欢躲在上海“巨富长”

    “巨富长”这组词是《外滩画报》提出的,泛指巨鹿路、富民路、长乐路交界成片的这些原法租界东部地方。这里虽处上海中心,...

  • 一条创始人徐沪生

    “一条”掌门人徐沪生,辞职前是《外滩画报》主编。他的媒体经历始于《青年报》,30岁时创办了《上海壹周》。 徐沪生是...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6年《外滩画报》采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zans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