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有意思的文章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读者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读者

作者: 我是鹤鸣 | 来源:发表于2015-12-24 23:23 被阅读54次

    《外滩画报》也倒下了,你知道吗?

    据《外滩画报》最新一期杂志封面标题显示,早前传闻被证实外滩画报将于2016年开始停刊,封面赫然显示了“告读者说”的声明。在读书圈或者至少杂志圈里,这条消息不亚于体坛里科比前段时间宣布即将退役。

    我的室友,你还好吗?

    心真他妈的疼。我想到了读大学期间的一位室友,他来自苏州的一个书香名邸,特别喜欢这份报纸,我还曾经嘲笑他假装小资。他每周会在出刊那日哼着“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只待阳光静静看着它的脸”去买这份期刊。后来慢慢我也被它吸引,以后校园里就会出现两个二货一起唱着“手牵手一步两步三步望着天,看星星一颗两颗三颗四颗连成线”去买外滩,有时候甚至是几个伙计一起,现在想想绝对的基情四射,而我知道,那就是我们友情真正的开始。

    我的这位室友现在在做《snailshell》杂志的主编,经营的如何我不知道,至少干的很用心,也是他一直喜欢做的。每次出刊他都会邮寄一本给我,第一次邮寄的时候还给我捎带了一句话:知道你英文不好,给你翻译一下,叫《蜗牛壳》,原因你懂的,你比我会解释。

    想到此眼圈又红了,随手给他编辑一条短信:外滩倒了,你还能坚持多久?如果是别人的话,我一定不敢这么发,因为会有歧义。第一,人家会以为上海的外滩又出事了;第二,对方会认为我瞧不起他,坚持多久关你屁事。但是我知道他不会,就因为当年“小小的天有大大的梦想,重重的壳裹着轻轻的仰望”把我们连在一起的过往。

    说好的最好的读书时代呢

    真的好残酷,前天刚刚听完白岩松老师讲到读书的全新时代又出现的时候,心中那片知识的故土却轰然塌了一个角落。这或许就是现实与远方的差距。可似乎种种现象在证实白老师说的是对的:全民阅读在去年十二届全国十大二次会议的时候就已经写进了政府报告,这是国家层面的重视, 《知乎周刊 读书这件小事》在线阅读人数越来越多,各种民营书店这几年也重新不断出现在各大城市,这是人民层面的重视,苏州前段时间不刚刚把台湾诚品引进到了全市最繁华的区域吗,这应该也是可以代表着地方政府层面的重视吧。

    问题来了,怎么越重视的东西越开始变得稀缺呢?这个问题我倒是可以试着回答一下,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国家设置了三个职业纪念日,分别为护士、教师、记者。我本人就是从事教育工作,而且与新闻记者培养方向有关,我深深的理解这两个职业的光荣性和艰难性,教师和记者传输的都是价值观的东西,而恰恰价值观又是我们社会最需要且最不受到重视的。如果你引导对了,别人会认为是社会趋势,你引导错了,则变成了众矢之的,十年前我不明白为什么会把这两个职业列为高危职业,现在懂了,这考验的不仅仅是职责,更是勇气和良心。至于护士,你见过哪位去医院的人有笑脸的?在那种弥漫着各种医学气味的环境下,在那种病人家属随时暴跳如雷的气氛下,在那种天天经历生死的工作中,你会觉得这种职业容易吗?即使病人出院时冲你笑一下说声谢谢,但也绝不会和你客气的来声“再见”。

    所以,你发现没?人类之所以重视一个东西,就是因为这个东西太不容易了。读书亦是这样,之所以提倡,就在于它已经要濒临绝境。我读中学的时候,学校里的图书馆是要穿鞋套才能进去的,虽然很麻烦,但是充分显示了对书本的尊重;到大学的时候,那时候手机不像现在如此具有依赖性,所以同学之间还是会在图书馆经常碰面;到现在的时候,我如果和谁聊聊读书,对方一定会认为我故作文雅,而事实上,我自己也已经匮乏到没有多少可聊的东西和可聊的人了。

    图书,真的会没落吗?

    读书习惯的没落和互联网的终端覆盖面有很大的关系,这点我们是必须要承认的,尽管它不能成为现代人不再读书的主要理由,但属于一个必要的形成条件。互联网对中国的深刻影响,很大程度上是开辟了一个新的公共领域,这种交流空间设置的独特性比以往的任何大众媒体都要更胜一筹,尤其是图书。公众用超越2.0的版本参与到各类事件中去,表达着多元化的言论。也基于此,我们的网络汲取信息的环境变得珍珠与沙砾并存,而且大浪淘沙的难度愈加增大。互联网来自西方,可中国无疑是最受益的国家,同时也是最受害的国家。在这种世界趋势的环境下,世界改变着我们,我们不可能改变了世界,可我们能否有些许的改变自身去应对这种改变呢?

    趋势无法把握,我们还能干些什么呢?可以干的有很多。我注意到《外滩画报》发布停刊的消息后,有一条新闻透露事实上外滩现在还是在盈利的,只是集团认为利润过低而已。这里面就有点意思了。我英文不好,但是很幸运,我学的专业就是编辑出版,所以我知道图书出版的英文叫“publish”,而公众的英文和它出奇的相似“public”。这段文字梁文道先生在他的《常识》书里面有记载:擅长小册子书写的美国社会学家米尔斯曾经嘲笑出版商“你们以为出版是动词,是印书,其实它的真正意思是面向公众,让出版的想法公众于世,交给公众思考判断,再酝酿成变化社会的土壤”。您瞧,多有力量的一段文字,如果集团仅仅把出版印制书籍当做是赚钱的动机,那社会又指望着谁去推动呢?

    写在最后的话

    写到最后,呼吁一句:起来吧,不愿做奴隶的读者们,书籍的时代不应远去,否则我们会和曾经的大师渐行渐远,而当代的美学也不再成为后人的史学。

    感谢您的阅读,更多文章请关注“woshi_heming”微信公众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起来,不愿做奴隶的读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dgvh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