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4月17日读书打卡 woidushu

4月17日读书打卡 woidushu

作者: 瓦力爱读书 | 来源:发表于2017-04-17 18:01 被阅读25次

周慧峰 诗经 2017-04-16 19:03:25

打卡  胡适文集  少年中国之精神     

     少年中国的人生观                                (一)须有批评的精神

一切习惯、风俗、制度的改良,都起于一点批评的眼光。个人的行为和社会的习俗,都最容易陷入机械的习惯,到了“机械的习惯”的时代,样样事都不知不觉地做去,全不理会何以要这样做,只晓得人家都这样做故我也这样做,这样的个人便成了无意识的两脚机器,这样的社会便成了无生气的守旧社会。我们如果发愿要造成少年的中国,第一步便须有一种批评的精神;批评的精神不是别的,就是随时随地都要问:“我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不那样做?”

长庚-旁观者之痛东方历史评论8 2017-04-16 19:37:21

打卡#社科#《旁观者之痛》68%,《在花莲听杨牧讲诗》 郭玉洁

在很多人眼中的新经典文化,如林怀民的云门舞集、白先勇的青春昆曲、张爱玲,到了杨牧这里都不讨喜,毕竟都是同期平辈。从放言批驳《诗经》到以《诗经》研究完成博士论文,从左翼热情到脱去背后的价值判断,平等地理解不同文明。直至“熔炼出新的语言,广博、开放的文学世界。杨牧成了世界诗人。”

郭玉洁在老师的课上也用意识形态解构文学,但杨牧曾说,"阅读的乐趣大过了研究的乐趣,文学应该这样才对。"“我只是诗人,不是学者。”

“他常常想到叶芝,这位爱尔兰诗人,钟爱革命者毛特·岗,为她写下许多情诗,包括著名的《当你老了》。但是毛特·岗拒绝他的求婚,嫁给了另一位革命者约翰·马克布莱少校。马克布莱死后,叶芝两次向毛特·岗求婚,都被拒绝。1977年,杨牧写下《右外野的浪漫主义者》,在文中书写叶芝,屡屡自况。”

纯文学自有其小众的精神系统,为什么读杨牧的诗?“台湾作家陈文芬这样回答:杨牧的诗歌有关雅言与口语、现代与传统,'从一个大师身上,我们可以谈论文学历史的问题'。”

长庚-旁观者之痛东方历史评论8 2017-04-16 19:38:11

打卡#文学#《旁观者之痛》70%,《父亲》 于威

作者在大庆油田被输错了变质药水的父亲,用生病给这个家庭的历史纪年。本文可读性强,文笔流畅、饱含深情,于浮躁的时代以类似作家张大春的笔调,即温和又渊博的笔法记录了一段属于父亲也属于“我”的历史。

常常-十二幅地图中的世界史 2017-04-16 22:08:40

4-16打卡#社科#《十二幅地图中的世界史》看到12页 其中印象深刻的一段是柏拉图记录苏格拉底临终几日的著名对话,这段对话主要是因为它在哲学上解释了柏拉图关于灵魂不朽的思想,在最后苏格拉底描绘了一幅景象,他称之为“打底衫的奇妙区域”,那是高深的灵魂死后所能见到的地方。苏格拉底说:“我相信,如果大地是圆的,而且在天空的中心,那么它既不需要空气,也不需要其他任何力量来防止他坠落,它自己的均衡和天体在各个方向上的齐一就足以维持它的位置不变。”随后是独特的柏拉图式的对地球的幻想。苏格拉底解释说,人类仅仅居住在大地表面的一小部分,寄居在一系列洞穴之中,在这些洞穴“形状大小不一,水、雾和空气一同流入其中;大地本身是纯洁的,位于纯洁的星空中”。直到太空旅行时代,人们才实现这个升到地球上空俯览灿烂地球的梦想,而柏拉图看到的景象比这早了2000多年,成功为后世心理学家萦绕心头的神秘典范。

曼曼--解忧杂货店 2017-04-16 22:10:29

打卡#文学#《追风筝的人》第二章  之前看了胡塞尼的《群山回唱》,热爱他的作品,这部小说是他的第一部作品,写作手法很细腻,阿米尔和仆人的儿子哈桑的出生背景相隔甚远,却似乎没有等级高低,吃过同一个奶妈的奶,就注定情同手足了,阿富汗是个特殊的国家,这个国度的人倍受歧视,到处都充斥着反恐气息,不知道这两个孩子的童年或友谊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我充满了好奇……

管理员~汤川粉《如何阅读一本书》 2017-04-16 22:34:30

打卡#小说#人民的名义

大风厂的股权被山水集团侵吞了,蔡成功携款潜逃,大风厂现在以郑西坡为首的领导在强撑,后来丁义珍潜逃以后,李达康一定要拆了大风厂,不能让光明湖项目受阻,因为大风厂工人准备的有汽油,还是发生了对抗过程用烧死人得恶略事件,轰动一时的916事件一时间无法控制,幸亏陈岩石老人出面安抚了工人,李达康在高育良的点拨下知道了陈老和沙金瑞的不同凡响的关系,立刻改变强拆大风厂的策略,走温情路线,层层关系网让这个京州市委书记立刻改变路线,想想办事的方法不求效率,只求不得罪人得前提进行。

绫波尼-海伯利安&惶然录 2017-04-16 23:18:35

打卡,重力小丑,小说

小说的第一视角从很大的程度上增加了悬疑的感觉。而弟弟春更是显得比主角要高深莫测很多,这就是一个二元论带给我们的典型感觉,而基因在我看来是一个宿命论的具象化,他代表着我们无法选择的命运,而春的种种行为,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相应的抗争。

Sherry-二月河文集 2017-04-16 23:47:18

打卡 此生未完成 文学。书还没读完 读到现在 我对于娟感悟最认同的是生命的价值不在于功名富贵等带不走的,而是亲人朋友。我觉得发不发生这样的情况,对这些肯定是有所感的,但做不到,毕竟都爱在看不到危险时及时行乐,能做到细水长流的少,特别是浮躁的现在。对于我,可能需要或大或小经历一些事,比如看相关的书,或者身边的人,或自己,或岁数渐长才能逐渐感悟。如果看完有什么感悟,那就是早点睡觉少熬夜,学学乳腺自查。

冉粑粑-目送 2017-04-17 06:47:06

打卡#你今天真好看#100%

看完我经不知道要说什么,漫画绘本,小时候都没看过,那时候都是看世界考古未解之谜,之类的,算是回味童年吧。

夏雨-跌荡一百年 2017-04-17 09:07:19

打卡#社科#跌荡一百年 完 2017.4.17

昨晚看到凌晨两点,终于是把书看完了。书的结局正好是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时候,文化大革命总是笼罩着一层神秘的面纱,要么是 轻描淡写的说一句这是犯下的一个错误,不然就是经历的人那些不堪痛苦的回忆。包括本书也是,说那些荒唐的岁月,大跃进、赶英超 美、三年饥荒、党风整治、文化大革命,作者也只是把事情陈述了一遍,没有心痛几首,总是那么讳莫如深,完全没有说国民党统治时 期那种咬牙切齿。中国从鸦片战争到现在,一路浮浮沉沉,发展忽涨忽跌,历史真是一直在重新,只是看胜利者如何去描述他,只发生一次的事情等于没有发生,愿曾经的那些岁月不要再卷土重来了。

瓦力 路西法效应 2017-04-17 09:19:29

最近我分析了下群里打卡数据,打卡次数降低了,与书有关的非打卡内容变多了。可能这样会慢慢脱离我们的初衷,所以从今天开始我们提出新的要求:

1.减少讨论私人事件、投资理财,禁止言语粗俗。大家沟通而不是互怼

瓦力 路西法效应 2017-04-17 09:21:41

最近我分析了下群里打卡数据,打卡次数降低了,与书有关的非打卡内容变多了。可能这样会慢慢脱离我们的初衷,所以从今天开始我们提出新的要求:

1.减少讨论私人事件、投资理财、八卦、政治(是减少、不是禁止)

2.禁止言语粗俗。

3.控制情绪对话,沟通而不是怼

如果出现以上情况,沟通一次后无结果 会劝退。

2017-04-17 10:00:03

多说一句

有的时候大家忙

没时间打卡

数据统计都是阶段性的

如果被清理了请理解数据统计的片面性

等到时间充裕可以读书打卡的时候

欢迎再回来

H《傲慢与偏见》 2017-04-17 11:09:23

打卡  傲慢与偏见

将来会继承贝内特家族财产的远房亲戚柯林斯先生在这一次向伊丽莎白求婚,很显然,伊丽莎白拒绝了他的请求,可是柯林斯先生却认为这是她欲擒故纵的表现。看到这里,我不自觉的为他的自负和愚蠢而笑,如此自欺欺人,尽管他以为以自己的地位和财产不足以能让一个人拒绝自己的求婚。然而他在这段婚姻请求中考虑的更多的是利益,并没有太多的感情,这恰恰和伊丽莎白心里的想法截然不同。因此,伊丽莎白拒绝他的求婚也就不足为奇了

wong yuk《易中天中华史》 2017-04-17 12:37:01

打卡#社科#《易中天中华史.魏晋风度》

晋之乱:

祸乱的根源是司马炎自己埋下的。

这个说法,晋武帝的在天之灵恐怕很难接受,因为他的本来愿望是长治久安。他甚至把曹魏的灭亡看作前车之鉴,称帝之初就进行了制度的改革。但可惜他错了。

司马炎错在哪里?

恢复封建。

西周创立的封建制是被秦始皇推翻的。之后,秦汉两代实行的都是郡县制,只有西汉初年实行郡县与封建并存的郡国制。结果,异姓王造反,同姓王叛乱。帝国的统治者从高祖到武帝花了将近百年的工夫,才算摆平江湖消除隐患。此后,帝国不再封建。当然,封王封侯的事仍然有。不过,汉只封侯,魏才封王。而且即便封王,也是虚封,只有东汉末年曹操的魏公和魏王是实封。结果怎么样呢?代汉自立了。

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因此,曹丕称帝之后,所封的国王都只有王爵,没有王土和王臣。或者说,诸王名义上有封国,却没有治权,也没有兵权。他们不能建立自己的政府,统率自己的军队,也不能参与朝政。

曹魏的国王,实际上是被软禁在封国。

结果又怎么样呢?司马家族篡魏的时候,曹家的那些国王们一点忙都帮不上,魏帝真正成了孤家寡人。司马炎认为,这就是魏亡的经验教训。因此,他决定反其道而行之。就在称帝的当年,司马炎封皇族二十七人为王,每个王国都有自己的军队。其中大国三军,兵五千人;次国二军,兵三千人;小国一军,兵一千五百人。国王不但可以割据一方,还可以入朝执政,成为宰辅。

异姓的士族则封为公侯,也是实封。他们不但有封国和官属,郡公、郡侯和县侯还有军队。也就是说,国王也好公侯也罢,都是实力派。司马炎认为,只有让他们掌握了实力,才能够担负起保卫中央的责任。而且,既然他们都从帝国那里获得了利益,就应该担负起责任。

然而实际情况又如何呢?

八王之乱。

这是晋武帝司马炎去世一年后爆发,历时十六年之久的政治动乱和骨肉相残。原本危机四伏的西晋王朝也在这动乱中变得虚弱至极,最后亡于外敌的入侵。不过,引爆这颗炸弹的却不是那些国王,而是一个女人。

这个女人叫贾南风。

贾南风是晋惠帝司马衷的皇后,司马集团死党贾充和郭槐的女儿。贾充阴险狡诈,郭槐嫉妒霸道,贾南风则兼而有之。碰巧她的丈夫又忠厚得近乎无能甚至弱智,因此这位贾皇后想不弄出些动静来都难。

可惜贾皇后的野心并没有那么容易实现,掌握朝政的是杨太后的父亲杨骏。杨骏父女出身于华阴杨氏,祖上是东汉名臣杨震,门第极高。晋武帝司马炎与这样的名门望族联姻,正是为了提高皇家的清望。在他看来,只要皇族和士族同心协力,就能形成辅佐帝室的两翼。

但是抱歉,他又错了。实际情况是:皇族与士族互不买账,贾皇后则巧妙地利用了这一矛盾。晋惠帝继位后第二年三月,她就召司马炎的第五个儿子楚王司马玮(读如伟)入朝,杀了太傅杨骏,废了杨太后,辅政大臣则变成司马懿的第四个儿子汝南王司马亮。

这当然不是贾皇后的本来愿望。于是,三个月后,她就命令杀死了杨骏的楚王司马玮,以谋反的罪名杀了汝南王司马亮,然后又以矫诏的罪名杀了司马玮。司马玮杀了士族又杀皇族,自己也被杀,士族的代表和皇族的代表都变成了冤鬼,借刀杀人的贾皇后则掌握了政权。

贾南风志得意满。

然而司马家族的阴谋家和野心家更是层出不穷。因此九年后,这个女人也被废被杀,罪名是谋杀太子司马遹(读如遇)。司马遹是惠帝司马衷与谢淑媛的儿子,当然为贾皇后所不能容,于是被罗织罪名,诬为谋反,废为平民。但他后来被杀,则是由于赵王司马伦的密谋。

赵王司马伦是司马懿的第九个儿子,原本是贾皇后的党羽。然而他怂恿贾皇后杀太子,却是为了自己夺权。因此太子一死,他就以复仇的名义起兵进宫废了贾皇后。之后又干脆废了晋惠帝,自己做起皇帝来。

这下子别人不干了。

首先发难的是司马炎之侄、齐王司马冏(读如窘)。同时起兵响应的,则有司马炎的第十六个儿子、成都王司马颖,司马炎的堂弟、河间王司马颙(读如庸之阳平),司马炎的第六个儿子、长沙王司马乂(读如义)。结果,司马伦兵败被杀,晋惠帝司马衷复辟。

政权,又落到齐王司马冏手里。

司马冏原本也是司马伦的党羽。司马伦废贾皇后,进宫动手的就是他。当时司马冏带兵百人长驱直入,当着皇帝的面一刀就杀了贾皇后的外甥贾谧(读如密)。

贾皇后问:你来干什么?

司马冏答:有诏抓捕皇后。

贾皇后说:诏书都是我发出的,你奉谁的诏?

司马冏不回答。

贾皇后又问:起事的是谁?

司马冏答:赵王。

贾皇后说:绳子拴在了狗尾巴上,当然是这结果。

可惜,她并没有后悔药可吃。

贾皇后的党羽废了贾皇后,司马伦的党羽杀了司马伦,可见政治斗争中不会有永远的朋友,靠阴谋和杀戮起家的西晋皇室则天性贪婪狠毒。因此,司马冏执政不久便被同伙长沙王司马乂所杀,也不奇怪。

杀了司马冏的司马乂,同样遭到了讨伐。另外两个当年的同伙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同时起兵并围困洛阳,孤立无援的司马乂则在京师被捕。束手就擒的他被送往对方军中,并被司马颖的部下杀死。

抓捕司马乂的,是东海王司马越。

司马越是司马炎的堂弟,也是“八王之乱”中的第八个王。前面五个(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都死了,后面就是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与东海王司马越的战争。

战争几经反复。最后的结果,是司马越反攻胜利,司马颖兵败被杀。战后,司马颙也被谋杀,晋惠帝司马衷则被毒死,司马炽继位,是为晋怀帝。

五年后,司马越卒,洛阳被外敌攻陷,晋怀帝司马炽被俘。两年后,太子司马业于长安称帝,是为晋愍帝。又过了三年,晋愍帝向入侵的外敌投降,西晋亡。

从晋武帝司马炎篡魏,到西晋灭亡,共五十一年。从八王之乱起,到西晋灭亡,二十五年。从八王之乱终,到西晋灭亡,十年。可见西晋其实亡于内讧,外敌入侵只不过推了一把,这就是司马炎遭到的报应。

攻陷洛阳和长安,从而宣告西晋王朝灭亡的,是一个匈奴人建立的政权。此后,北部中国就变成了少数民族的天下,晋皇室则偏安江左,是为东晋。

五胡十六国的时代开始了。

周慧峰 诗经 2017-04-17 15:04:53

打卡  胡适文集  青年人的苦闷

他问了我七个问题,我现在挑出这三个:

一、国家是否有救?救的方法如何?

二、国家前途是否绝望?若有,希望在那里?请具体示知。

三、青年人将苦闷死了,如何发泄?

国家当然有救,国家的前途当然不绝望。我们今日的种种苦痛都是从前努力不够的结果,所以我们将来的恢复与兴盛决没有捷径,只有努力工作一条窄路,一点一滴的努力,一寸一尺的改善。

悲观是不能救国的,呐喊是不能救国的,口号标语是不能救国的,责人而自己不努力是不能救国的。

我在二十多年前最爱引易卜生对他的青年朋友说的一句话:“你要想有益于社会,最好的法子莫如把自己这块材料铸造成器。”我现在还要把这句话赠送给一切悲观苦闷的青年朋友。社会国家需要你们做最大的努力,所以你们必须先把自己这块材料铸造成有用的东西,方才有资格为社会国家努力。

SL-嫌疑人X的献身 2017-04-17 15:14:28

打卡#社科#自体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 75% 按照经典精神分析的观点,攻击驱力和力比多一起组成内驱力;然而自体心理学有着不同的看法。在科胡特的概念中,人类的攻击性并不是天生的本能,而是无反应环境的一个产物。正如孩子需要呼吸氧气才能存活和生长,他/她也需要一个共情性回应的环境和一个有反应的自体客体,来完成心理上的发育,使核心自体发展为内聚性自体。

鲇鱼_拖拉机简史 2017-04-17 15:19:05

打卡#医学# 冀连梅谈用药 第一章

“谨遵医嘱” 涵义丰富:

1.要谨慎的遵守医生的嘱咐,不要擅作主张,医生大部分时候都是对的。

2.要谨慎地判断医生的嘱咐,庸医也存在,也有误判的可能,所以,学习一点医学常识很有必要,能促进医患正向沟通

Tony 先秦史 2017-04-17 17:27:15

打卡#社科#罗马人的故事11  前半本书的主角是哲学家皇帝马库斯-奥里略(用台版译名,下同),他是非常幸运的皇帝:留下思想——著作《沉思录》在哲学史上有重要地位,据说天朝前任宰辅仰望星空时手捧一卷《沉思录》。。。留下形体——罗马现存马库斯-奥里略睥睨四方、威武不凡的骑马雕像,这是唯一没有在基督教时代被摧毁的皇帝骑马像。然而马库斯-奥里略也是不幸的,罗马帝国经过了几十年“无事可记”的黄金岁月——直到他登基——就接连面对东方边患、瘟疫横行、蛮族南下、总督叛乱等诸多挑战。在四十岁成为皇帝之前,被先帝安东尼奥-派拉斯当成继任者培养的马库斯先后担任了诸多帝国高阶职位,但从未到行省担任总督,也没有任何从军经验,他在罗马勤于思索哲学、处理政务,晚上和太太“埋头造人”:他们在三十余年的夫妻生活中,总共生育了14个孩子。

马库斯成为皇帝的当年,罗马就爆发了瘟疫和洪水,之后是帕提亚入侵罗马在东方的重要盟友亚美尼亚,在先后摆平这些麻烦之后,马库斯面临终极考验:多瑙河沿岸防线遭遇蛮族入侵。马库斯时代蛮族入侵原因已经发生变化,蛮族南下是因为受到更野蛮、更落后的部落挤占生存空间,迫不得已往南迁徙挑战罗马帝国,盐野七生据此将蛮族划分为“近蛮族”与“远蛮族”。马库斯皇帝对于多瑙河防线的防御构想是征服波西米亚并将其行省化,在这个地区形成一个防御蛮族的突出部,但是经过十年征战,马库斯最终没有实现这个目标就积劳成疾,撒手人寰。

由于成长经历限制与个人关注点的差异,马库斯不具备凯撒、图拉真征战四方的军事谋略与奥古斯都开创“罗马和平”的才略,也不能像哈德良那样走遍罗马帝国,升级改造帝国防线,然而哲学家皇帝对于罗马精神的执着追求,丝毫不逊色于前人,因此他也被视为罗马史上屈指可数的贤君。即位之初,马库斯向元老院提议由他和卢西厄共同担任皇帝职务,这在罗马帝国历史上首开先河。马库斯之所以做出这样安排,是缘于他对罗马共和时代的憧憬,在《沉思录》中马库斯丝毫不掩饰对于凯撒时代那些著名共和人士的倾慕之情。共和时代的罗马公职都是复数并立,以制衡权力,做为理想主义者的马库斯想要恢复复数执政,但以失败告终,因为卢西厄在帝位上的表现非常拙劣,早早亡故。在征战日耳曼期间,马库斯遭遇了叙利亚总督的叛变,平叛之后,宽容的哲学家皇帝做的第一件事情是将相关证据文书全部烧毁,以免整肃对象波及末端。

罗马皇帝有一个很诡异的“传统”:男性子嗣非常稀缺。五贤帝中仅有马库斯抚养了一个儿子成年,这就是后来被吉朋抨击为罗马衰落之始的昏君康莫德斯,马库斯将几位成年女儿许配给经验老道的中年军团长,做为将来儿子继位之后的股肱之臣。盐野七生认为,马库斯即使知道康莫德斯不成材,他也只能把帝位世袭给儿子。原因在于,康莫德斯从幼年开始,就一直作为皇帝继任者培养,元老院和罗马公民已经认可他的继承权,致力于公正守法的马库斯皇帝不会擅自更改继任者,而且这种废立很可能会导致罗马内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4月17日读书打卡 woidushu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zatz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