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5.1

作者: 木子和立青 | 来源:发表于2022-05-01 10:30 被阅读0次

    知识付费不是现在的首创,孔子有教无类的具体实行就是,“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悔焉!”束脩,十条干肉。只要带来十条干肉当见面礼,没有我不教的人。我不知道十条干肉对当时人们生活水平而言,是贵还是便宜。但就孔子说他家境贫寒学生颜回一箪食一瓢饮而言,十条干肉,显然是奢侈的。

    另有解释说,行束脩,是指男子十五岁入大学所行的礼,所以束脩又可以代表十五岁的男子。原话就成了:十五岁以上的人,我是没有不教导的。这个解释显然比十条干肉的解释更合乎情理。

    又或者,束脩只是指代薄礼的意思,并没有非具体到数字,是顾及到家境不殷实的学生心里的自尊。

    哪种说法都能说得过去,人天生对免费的东西不珍惜、轻易得来的不重视,抛弃放弃的没有负担压力,轻视忽视的自然而然,知识付费是成了一种监督管理;

    十五岁,有了独立的生活自理能力,对未来充满希望,朝气蓬勃心有大志,不然我们为何常希翼愿你归来仍是少年?且孔子自己就是十五岁志于学的;

    对于人心里的自卑哀伤,孔子待之以悯,而不是怜。盲人乐师来了,孔子一路引导:这是阶,这是席,你左边是谁,右边是谁;参加葬礼,如果孔子坐在戴孝者的旁边吃饭,他从来不会自顾自的吃饱喝足;如果这一天有难过的事让孔子悲伤,那么孔子这一天都不会唱歌,“子于是日哭,则不歌。”推己及人,而后待人如己。

    孔子对学生的施教,不但因人而异。且类似现在翻转式课堂所提倡的:学生讨论,老师适时引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不到苦思冥想时,不要去提醒,不到欲说无语时,不要去引导,举一例却不能理解其他三个类似问题,就不要再多说,先让他想想。

    很喜欢樊登讲解到这里时举例的“啐啄同时”:鸡蛋孵化的时候,小鸡在里面开始挣扎着叨蛋壳,母鸡一看小鸡开始叨蛋壳了,就同时从外面也叨,小鸡就出来了。如果母鸡不等到小鸡叨蛋壳,急得先行啄开,只能是一摊黄。但如果母鸡任凭小鸡挣扎不理,小鸡痛苦的出不来,就会憋死。

    如现在的学习教育,现成的、模式化的、标准化的、替代的方式让孩子缺少了痛苦挣扎苦苦思考的过程,大脑能不用力就不用力,只能一摊烂泥躺平。而超前的、超龄的、提升难度的方式又让孩子痛苦挣扎到厌弃学习。要么就是在孩子学习过程中,拼命的纠正错误,不断惩罚错误。打击孩子对学习活动的动力和热情。

    为什么我们大都不记得曾经课堂上的所学,把它们全还给了老师,因为那些所学都是外在的驱动。不能不佩服孔子,他让每个学生都能生出内在的动力,点燃他们每人心中的那一团火。,让他们每人都能找到自己前进的那个方向。

    文史地数理化音体美德智劳…我们究竟缺少了什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22.5.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zauy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