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在一个无趣的时代,人是可以做有趣的事情的。我始终相信,人不仅仅属于时代。无论时代怎么样,没有人必须为了利益而放弃自己的趣味。人生之大趣,第一源自生命。第二源自灵魂。因此一个人只要热爱生命,善于品味生命固有的乐趣,同时又关注灵魂,善于同人类历史上伟大的灵魂交往,他就在任何时代都可以活得有趣。
我们生在教育产业化的中国应试教育的土壤中,或许教育已经失去了本来育人的模样,而变成了公式化和利益化。很多孩子在这样填鸭式的教育中找不到学习的乐趣和意义,求知欲和好奇心在这样的贫瘠的土壤中得不到更好的浇灌和滋养。
学习从未等于”轻松“这个词语,当我们疲于奔波各式各样的补导班之间时,我们询问上学的意义,更多的时候得到的不是为了让自己成长,改变自己的认知,让自己的德育得到发展,而通常和生存有关——上学是为了得到一份薪水不错,能让自己生活水平提高的工作。
后来,北方的风来了,南方的雨也飘了过来,它们对那些在这些贫瘠的土壤下努力挣扎的种子说着外边的世界,讲着那片肥美的土壤里,那些被国家在过去播种的种子,都已觉醒,破土而出成长为了或是参天的大树或是纤廋细长的枝柳,那些曾经最适合成长的土壤已经被挤占的连空气都无处放脚。如此国家不再需要更多的大树的幼苗,而是转换为了花朵和青草的幼苗。我们还未破土而出,但我们已经开始迷茫,脑海中的未来和现实需求的变换让我们措手不及,我们挣扎的目的不是为了去见这个世界的样子和嗅这片天空下的清新,而是那片肥沃的土地,但如今我们或许不再被需要。我们开始想象着自己可以成为花草的样子,然后让自己一直心心念念的道路不会出现岔口。但是常年的努力的模样刻在了脑海里,我们已经遗忘了其他的成长的方式,以及自己最原本的样子。
倘若我们看不到教育的本质是和自己相关,而认为和外界有关——职位,工作,薪水,适应社会,获得成就...一个坚定心志的降临就将遥遥无望,前进的步伐会随着外界的风雨吹打的任何变动而随时摇摆不定,无法给自己一颗安定的心。
有人曾说教育是国家的未来,填鸭式的教育是无法培养出更多可持续发展的求知欲求和探索精神的。
教育本来是为了我们自己的成长和健全的心志。
智育是要发展好奇心和理性思考的能力,而不是灌输知识。
德育是要鼓励崇高的精神追求,而不是灌输规范。
美育是要培育丰富的灵魂,而不是灌输技艺。
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摆脱现实的奴役,而非适应现实。
学习不是为了适应外界,而是为了丰富自己。
学习是为了发展个人内在的精神能力,从而在外部现实面前获得自由。
走在自我成长的这条路上,接触到这些观念的自己
我想,或许是因为或多或少的感知到,内心里那个最原本的灵魂的模样和发出的声音。我们好像揭开在了熙熙攘攘差不多的人群中,那张和其他人毫无差别的面具,看到了面具下那个最原本最初始的真实的纯粹的可爱的自己真正的模样。
不公平是现实真挚的模样
有些时候更好资源的共享,带的从来不会是公平,而是差距拉大,无论是在财富上还是在认知水平上。国家实施的税收政策,本意是为了补贴经济收入不理想的人,但在实施后,我们反而看到更明确的财富差距,因为最终的获益者永远不是处在手握资源最少的人的手里,反而继那些占有国家资源最多的之后的”中间人群”,而这些人群在越过自己的阶级后,便是下一层手握资源较多的人群获益,在这样层层的推算下去,最终想要其获益的人群得到国家的帮助的时间却遥遥无期。
很多目的是普及资源或者缩小差距的事情,都将阴差阳错的反而将差距横沟拉扯的更大。
在现今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在过往知识资源的局限性到现在获取信息的便利,成本的归零,信息量的增加以及获取渠道扩大的情况下,反而使那些在过往极易拉开距离的竞争优势泯灭。例如慕课网易公开课等网上授课形式的平台, 期望通过该方式下使更多的人群接触到更优质的教育资源,提高全国民的教育水平范围——但人性的好逸恶劳的本性将愿意约束自我的人推着前进,将听从本能负的一面的人远远的扯落在最后——反而认知水平的差距再次拉大。同时在另一方面,彼此间认知距离的拉开的所需投资的时间也将会越来越久,越来越难——因为在大家彼此间的知识储存量都一样的情况下,想要在同一条路上有所收获是艰难的。或许能够帮助大家脱颖而出的是成长的速度,以及,面对来自或是威胁又或是未知的挑战 的勇气吧。
愿 能与此上述二位 为终生挚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