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从今天开始,学习随笔!(17)

从今天开始,学习随笔!(17)

作者: 怀隐不言 | 来源:发表于2020-06-13 22:38 被阅读0次

    学习内容:明代文学思想史复习笔记整理(八)

    书目:明代文学思想史

    此时,自然抒情文学也得到进一步发展。

    吴宽强调诗应有感而发,重情的自然发抒,重真而非假,重山林之人自由自在的人生趣味。他也由此提出了诗缘情叙事、揽之无穷的特点。他的创作通常是以闲逸自然为主,他喜欢白居易,这种创作倾向可能受白诗中的闲适诗影响。

    王鏊早年文风雄健,晚年归于冲淡。他也赞赏白居易,欣赏白诗中的闲适情趣,也受到了白居易明白晓畅的省净文风影响。而这种影响中,还包括着禅的影响和庄子的影响。王鏊在追求自然的同时,也重抒情。

    张泰的四言诗简洁而动情,写得极好。他有些诗感情的表达朴素而深切,创作中追求自然情趣,既要自然,又要简易。彭教的诗真诚质素、自然简易,文字毫不雕琢,感情朴实真挚。

    李东阳论文气时认为,气为先天所赋予,气通则文畅,万物一气,相感相通。在这种气论的基础上,他提出情与气有关,与物相感而情发不可止。他也因此重视情的自然发抒,主张自然之声,反对人工雕琢。他重视出自肺腑的真情表述而轻视技巧,要求去雕饰而反归自然。他的这些理论主要就诗言,他的文论则偏向于传统的政教文学观。但是在创作实践中,这种重视自然真情、反对雕饰的倾向也反映在了文的写作中,使文章明白晓畅,简洁生动。

    李东阳在《春雨堂稿序》中认为,诗文不同体,考得失、施劝诫、用于政教各有所宜,不能偏废。这种观念也是他的诗论与文论理念有所差别的原因之一。他同时认为,诗文作者各有所长,少有能兼之者。诗文体制有别,文长于记叙,在写法上有一定的法度;诗长于声,高下长短之节不可乱。诗的主要特点是声,对声的要求是自然:由感情激发而自然发出的长短有节、和谐的声音。也就是说,诗的创作更看重“声”,而文则不需要。这也直接引出了以声论诗的格调说。

    李东阳在怀麓堂诗话中认为,古诗和律诗各有音节的限制,并不难掌握。但他对合乐的问题论述的含混不清。他在论诗重自然的基础上重诗歌的自然之声,要求不要泥于古诗的平仄长短,而要得之于心而发之于声,要使感情的发抒不受限制。这是李东阳重要的诗歌思想之一。

    因此,他论诗时更重视古体而看轻律诗,他及他的追随者们的长篇古体自然流畅,叙事、议论、人物描写自然融合。他所谓的合律也通常是指具高下缓急之节,而不是指律诗的严格规则。同时,古与律决不能混用。

    格调说的主要认同者是明诗中的复古一派,这也是明代诗论的一大特色。格指的是由文字所构成的意象、境界,可视可感。调指的是声的高低、抑扬、长短,他们提倡“兴调”,也就是有感情色彩、有兴味的声音。持格调说的理论者们把诗的自然抒情与诗的声调联系起来,这样丰富了抒情诗说的内涵,把抒情引入了审美的领域。

    从这里可以感觉到,事实上这种以声论诗并与抒情紧密结合的理论,似可以上溯到最早的诗歌理论之一,即“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可以看到明代以声论诗并结合抒情的逻辑线,同这种最早的诗歌理论是一致的。也就是说,这种理论并非凭空捏造,只是他们注意到了诗歌很重要的一个特点,这个特点来源于诗乐未分之时,也是诗歌最本源的特点之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今天开始,学习随笔!(17)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zctx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