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叛逆期?用这几招!

作者: 张馨28 | 来源:发表于2018-08-08 23:26 被阅读20次
    365/214

    一、叛逆期是孩子自我发展的必经阶段。

    说起孩子的叛逆,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青春期的孩子。其实,人一生要经历三个叛逆期,第一个是在幼儿期,指一到两岁的孩子,很任性,看着有些自己自私。第二个时期是童年期,指7到9岁,俗话说:“七岁八岁万人嫌,鸡狗都不耐烦“,就是指这一时期的叛逆行为。当然,对于家长来说,最棘手的还是青春期的孩子,一般12到18岁,尤其是14岁的少年,似乎处处与你对着干,能把人给气死。

    为什么会有叛逆期?因为随着人的长大,自我意识逐渐萌芽,自身力量逐步觉醒,对世界产生了自己的看法。于是,与父母或者同伴产生了认识上的分歧,若处理不当,就会形成叛逆心理,进而会引发叛叛逆行为。

    总之,叛逆期是人生的必经阶段。但是,并不是人人的叛逆期都会产生叛逆心理,都产生叛逆行为。如果引导得当,这些叛逆期都可以平稳过渡,让孩子健康成长。

    二、幼儿叛逆期,三招搞定。

    孩子一到两岁的时候,是人生中的第一个叛逆期,因为这段时间是孩子自我意识的建立时期。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婴儿刚出生的时候是没有自我意识的,整个世界混沌开的,如同盘古开天辟地之前的那种混沌状态,还分不清自己和世界之间的关系。在与周围环境互动的过程中,孩子慢慢长大,到一到两岁的时候,把自己从周围的世界中脱离出来,自我意识开始萌芽,开始意识到了自身的存在。所以,这个时候的孩子自我意识特别浓厚,好东西都得自己独占,美食之类的也不愿意与人分享。看起来似乎很自私。其实这不是真正的自私,而是他心理还只发育到这个阶段:内心只有自我,还没有形成是非观念。说孩子自私,真的很冤枉。当然,这个时候就要恰当的引领,激励他与别人分享,否则,可能就真的形成自私的观念了。

    这时的孩子闹起来也是无法无天。孩子太小,讲道理显然不行,但也不能任其胡闹,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其实,三招就够了。

    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比如,当孩子遇到一大堆沙子的时候,他一高兴可能把沙子撒的满地都是。这个时候,大人可以给孩子拿来一些铲子、翻斗车等一些玩具,自然而然地就把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这些工具上来,不再胡闹了。

    不理会。

    当孩子提出一些过分的要求时,可以不搭理他,孩子可能会又哭又闹,想哭让他哭去,想到让他闹够。就看着他哭,看着他闹累了就消停了。可能有人会说,孩子是不是你亲生的?怎么舍得让孩子这么哭?那好,孩子要啥我给啥!这样下去,孩子会提出更多更过分的要求,你能一直满足她么?将来她想要月亮,你有本事摘下来么?这时候孩子会不会更受伤?既然如此,还不如刚开始的时候就让他知道,并不是所有的要求都可以被满足,即便再哭再闹也不行,哭闹解决不了所有的问题。这样一来,孩子再遇到什么问题,就不会又哭又闹来达到目的,因为压根没用。另外,不理会孩子的过分要求,也让他体验受挫的感觉,慢慢学会克制自己,长此以往,不再提不合理的要求。

    阅读。

    孩子这么小,根本不识字,怎么读书啊?父母可以读啊,每天给孩子讲两个睡前故事,对孩子一生都有非常重大的影响。另外,还有适合小孩子读的桥梁书,像绘本,有很多非常好的绘本,《花婆婆》、《爷爷总会有办法》、《很饿很饿的毛毛虫》等。妈妈和孩子一起看,让孩子尽情涂鸦。在读绘本的过程中,孩子渐渐就会明白一些事理,初步形成是非观念,要相信故事的力量,相信故事对儿童的影响力,尤其是对儿童性格塑造。毕竟,孩子太小,这讲道理,根本听不进去,最好的方法就是借助故事来影响孩子。在这方面给大家推荐一本书,是南明教育马玲写的《孩子的早期阅读课》,家里有小朋友正上幼儿园或者小学的家长,可以买来读读。这本书我仔细地读过,感觉非常具有操作性,很实用。所以,我把这本书推荐给了我身边的所有的亲戚、朋友和同事。

    三、幼儿叛逆期,就用这几招。

    孩子在7到9岁的时候,又是一个自我意识快速发展的时期。孩子能否形成各种良好习惯,取决于不同的家庭教育。如果以前的教育不得当,七八岁的孩子可能会出现很多不良习惯,比如拖拉问题:早上起床就让人头疼,叫了一遍不起来,两遍三遍不动弹,恨不得你想掀被子。吃饭的时候也是,就不能正儿八经地坐下来那吃饭,小猫钓鱼一样,东跑一阵西跑一阵,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妈妈一着急,就端着饭碗撵着喂。为了让孩子吃得更快一些,有的妈妈还可能就会提出一些奖励,比如快点吃,吃完就给你玩具,或者给你零花钱。这招果然有诱惑力,孩子赶紧吃完,美滋滋地领取奖品。但是,以后孩子会怎样呢?他吃得更慢,因为你的反应已经让他意识到,磨蹭好啊!吃饭就是一种交易,越磨蹭越有奖励。

    所有的拖拉问题都是如此,像作业问题,孩子拖拖拉拉,磨磨蹭蹭,大半天才开始写,没写完就到了睡觉的点儿,你又怕熬太晚对孩子身体不好,不如让孩子洗洗睡了。第二天如果孩子因为没完成作业被老师批评,有的家长有可能会帮孩子撒谎,长此以往,孩子在妈妈的反应中能学到什么呢?

    这是对孩子比较娇惯的家长。也有另外一种,家长对孩子要求非常严格,认为棍棒底下出孝子,坚信严是爱,松是害。经常对孩子直接下命令,让你干啥你干啥,不听话?等着挨骂(挨打)。结果是什么?貌似立竿见影,因为孩子年龄比较小,怕啊,但其未必信服。等进入青春期,认为自己长大了,就有可能和父母对抗,出现严重的叛逆行为。或者,孩子在父母的严加管教之下,长期恐惧于父母的淫威,已经形成懦弱、盲从的个性。这样的孩子,将来步入社会很难有自己的主见,习惯于盲从权威,这也不是我们所想要得到的结果。

    如何正确对待幼儿叛逆期?可用以下几招:

    1.和善的态度。

    2.坚定执行,承担后果。

    3.读书。

    具体怎么办?

    比如刚才说的拖拉问题,咱先和孩子好好商量,一定要用温和友善的语气,比如,解决孩子吃饭拖拉问题,可以先告诉孩子,吃饭只能用20分钟。过了20分钟之后,妈妈就会把饭菜收走,如果在20分钟吃不饱,三个小时之内,你都要饿肚子。这点一定要提前给孩子说清楚,他预先知道磨蹭的后果。

    吃饭的时候,如果孩子继续磨蹭,妈妈可以对他进行提醒:“吃饭时间就20分钟,过了这个点儿,饭菜就要收起来“,如果孩子还在继续磨蹭,那就不用再管他。

    等了20分钟一到,妈妈就要果断地收起饭菜。

    等会儿或者半小时,孩子肯定会喊饿,要吃零食,这个时候。坚决不可以。你可以,但是语气也不用严厉,可以告诉孩子说,宝贝,我知道你饿,但是,我相信你能坚持到下一顿饭。

    无论他怎样纠缠,你都得坚持原则,绝不给他再弄吃的,否则,前功尽弃。

    这时候,你可能会说,你是亲妈吗?能忍心让孩子这么饿着?就因为是亲妈,才这么做。你想想看,如果对孩子纵容,随便降低你的原则,那么,磨蹭的习惯什么时候能够改掉?况且,一顿不吃,还能饿死人?是饿一顿的损失大?还是继续留着坏习惯的损失大?所以,是亲妈就不要迁就。只有你坚守原则,坚定执行,孩子才能够学会承担责任,不仅能改掉了拖拉磨蹭的坏习惯,还能学会自己承担后果。

    前两条是针对孩子当下已经发生的问题,当然,更好的方法是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让孩子形成好习惯。不过,这需要家长有非常高的教学素养,这是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特别强调的一点。怎么才能提升家庭的教育学素养?要学习!要读书!。在这儿再次给大家推荐一套最好的家教书籍——《正面管教》,也是咱这次系列课程中的核心思想。

    那对于孩子来说,读书也是塑造他性格的最关键一步,幼儿期的孩子,最好读丰富的童话。当然,如果家长能和孩子一起读(亲子阅读),效果是最好的。如何指导孩子阅读童话?谢尔·卡什丹所写的《女巫一定得死,童话如何塑造性格》是一本很不错的指导书,作者从儿童心理发展的角度来剖析,童话就是儿童心理剧,因为童话奇幻冒险的情节的背后,反映的却是人内心的真实挣扎。作者归纳出诸多童话故事的内容,主要有虚荣、贪吃、嫉妒、欺骗、色欲、贪婪、懒惰等,也即“童年的七宗罪”通过主角或恶角(女巫)所“引发”的七宗罪就代表孩子内心邪恶的自我,即“女巫”,代表内心的弱点、缺陷等,也是孩子努力抗拒的天性。在奇幻与冒险的情节中,通过角色自居(孩子把他自己当成书中的主人公),儿童会直面内心的冲突与挣扎,这些“坏的自我”与“好的自我”相对抗,结果当然内心的“正义”一定战胜“邪恶”,所以,女巫一定得死!这就意味着自我中的正面力量获胜,孩子的心理冲突也在阅读童话的过程中得到合理的释放,心灵和道德得到成长。

    三、青春叛逆期

    相对于前两个案件而言,青春叛逆期最让人头疼,很多家长也反映,孩子一进中学就像变了一个人,一点都不听话,管也管不住,你说一句他有十句等着,让他向东偏向西。

    的确,青春期的叛逆一般是12到18岁,高峰期是在14岁,大致相当于初中阶段。我连年带初三班主任,对叛逆期的孩子了解相对比较多,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孩子与你对着干的时候,你会怎么办?比如,孩子不听话,老是上网吧,或者玩些电子游戏,你一说他,就跟你顶嘴,你会有什么反应?

    一般家长会更生气,开始训斥,严重的时候甚至会破口大骂:

    “把你养这么大,翅膀硬了,敢跟老娘顶嘴了“

    “小屁孩儿,你懂个啥?”

    “现在不好好学习,将来怎么考上好大学,找到好工作?”

    “现在都敢对我这么说话,长大能成个啥?”

    那么,孩子会怎么想呢?你想过没有?

    “你不就是想说我忘恩负义吗?那好啊,我就做给你看看。。。”

    “你以为我还是小孩子吗?我都多大了?!”

    “我不懂,就你懂,连玩个抖音都不会,就知道购物,追剧,你还知道个啥?”

    “长大了成个啥?考不上好大学找不到好工作关你什么事儿?你能管好自己就不错了。”

    这些话未必孩子敢说出来,但心里不一定没这么想。

    咱们再看一看家长的责骂,几乎所有内容都不是针对孩子的具体问题,而是对孩子的人身攻击。

    这是极端错误的!谁都会犯错,包括孩子。孩子犯错也不是不可以批评,但是一定要就事论事,千万不能进行人身攻击。

    在老师的眼里,没有问题学生,只有学生的问题。那么,在家长的眼里也应该是没有问题孩子,只有孩子的问题。我们关注的不是孩子,而是孩子的问题,是问题本身。在对孩子进行人身攻击的时候,尤其是否定孩子人格的时候,会深深的伤害孩子的自尊。

    另外,当你大声责骂孩子的时候,大胆的孩子可能和你顶撞,或者内心顶撞,胆小的孩子就会非常害怕,在大声责骂的时候,孩子处于恐惧状态,只知道你在哇啦哇啦地吼,真听不到你在说什么。你看上去他一下子安静了,其实这是吓呆了,懵逼了,而不是被你制服了。这孩子又有什么好处呢?

    还有,当你的大声斥责引发孩子反抗的时候,你可能会更加生气,亲子之间的矛盾会升级。盛怒之下,有的家长可能就开始动手打人,甚至会造成悲剧。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比2013年初中女生兰兰和她的爸爸发生冲突:兰兰起床磨蹭,未来上学不迟到,就打的去上学,但家里经济拮据,这是矛盾的原因之一。另外,兰兰生活自理能力很差,房间里乱七八糟,爸爸一训斥,兰兰就顶嘴,矛盾就升级,盛怒之下,爸爸到厨房里拿一把菜刀,直接杀死了女儿,然后,割腕自杀,未遂,被判有期徒刑13年。

    总之,无论是责怪训斥甚至打骂,短期可能会立竿见影,在这场权力之争中,你赢了。但是,是你赢了孩子,而不是你赢得孩子的合作。而且,赢了孩子的不是你本人,而是你作为家长的身份和权威。这会给孩子带来什么样的心理?孩子可能会仇恨,可能会报复,会更加反叛,或者退缩,或者逃避。

    那有的家长又说了,我对孩子既不打也不买,而是给孩子讲道理。

    讲道理真的有用吗?

    我曾经和我们班孩子聊过和父母的相处问题,我问他们在闲的时候愿意不愿意和父母在一起?孩子都说不愿意,为什么呢?他们说,父母爱讲一些大道理,他们觉得很烦。那父母会讲什么样的大道理呢?比如,我妈天天告诫我,现在要好好上学,将来考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要不要偏科等等。我当时很吃惊,这都是大实话,为什么到了孩子那儿就成了大道理?

    其实,我也对我的学生说过类似的话,这都是我们自己的人生体验。我们把自己的智慧分享给孩子,想让他们珍惜现在,将来不吃亏,但是,这不是孩子的经验,他没有亲身体验过,就认为是大道理。原本我们认为孩子眼里的大道理是什么?人生理想,国家栋梁之类的大话题。但事实是,家长个人的体验也被他们认为是所谓的大道理,因为这和他们的现实生活没有什么联系,他们根本听不进去,表面上做个样子,做出洗耳恭听的样子,其实是给你一点面子,也算是孝顺的孩子,但是,根本不入心,他们听听也就过去了。

    所以,那些大教育家,无论是苏霍姆林斯基还是杜威,都特别反对空洞的道德说教,因为脱离孩子的实际体验,压根就没用。

    那么,我们该怎样正确对待青春叛逆期呢?

    首先,我们对青春期进行一个正确的认识。青春期的是人生第三个叛逆期,大约在12到18岁,14岁是高峰初级阶段,国外人称为狂躁期,困难期。这是心理过渡期,是生长发育的自然规律,他们自我意识会增强,意识到自身的力量,迫切想要摆脱成年人控制,表现出自己的个性,因此,最怕别人把他当成小孩子。怕外界忽视自身的存在,就用各种方法来确立自己的地位,如果家长过于严厉,强行命令时就会激起他的强烈反抗,与家长对着干,甚至会非常极端,不计后果。尤其是成绩差的孩子,更容易叛逆,因为在学习上不讨喜,无法确立自己的平等地位,更容易走向叛逆。

    由于孩子的身心发展受到相当局限性,他们的思想还不成熟,认识还不深刻,所以,容易走向偏激。青春期的孩子的思维是由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过度,在情感上也多持批判态度,甚至偏激傲慢。哪个年少不轻狂,说的就是这个理儿。他们有强烈的好奇心,想要发展自己的个性,想要创造,已经不再相信童话,就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有的孩子可能会写日记等等。如果引导不当,就会形成叛逆心理,引发一些叛逆行为。由于他们的三观正在形成,容易走向误区,所以,很需要家长和老师及时介入,恰当引领,否则,孩子的青春期就会非常痛苦,如果一旦走入误区,有可能会受害终生。无论是严格控制,还是放任自流,孩子都得不到我们及时的指点。总之,孩子的青春叛逆期,有他的生理基础,是身体野蛮成长的时期,同时,认知也发生了相当变化,想要张扬自己的个性,形成自己的力量,这是心理基础。如果引导不当,就会产生叛逆行为。

    总之,叛逆不是孩子的错。

    所以,现在孩子进入青春期,如果出现强烈的叛逆行为,这都是以前不当教育的结果。它是一个恶性循环的终点,当我们意识到这些,并迅速改变咱们认知,采取正确的引领方法,也许能开启一个新的良性循环的起点。

    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就用以下几招:

    1.积极的暂停。

    当孩子已经出现叛逆行为,尤其是亲子之间出现冲突的时候,家长要控制住自己的暴躁脾气。如果你都控制不了?孩子又怎么能控制得住?你可以这样给孩子说:“我们现在都很激动,咱们都冷静一下”。然后转身离开,先处理好情绪,再来处理问题。

    为什么要先解决情绪,再处理冲突?

    因为这人生气的时候控制我们大脑的是爬行脑反应模式就三种对抗,逃避或者麻木,无论哪一种,都不是我们想要的结果,对抗是这个孩子可能激烈反抗,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结果,逃避,孩子可能暂时失败,但内心不服,他所想象的是下一次如何说谎,如何避开你的惩罚,麻木则是陷入恐惧状态,根本没听见你在说什么?或者是冷漠。

    所以,要先进行积极的暂停,等处理好情绪,等到我们都平和下来,能够理性分析问题的时候,在和孩子一起坐下来,和孩子一起解决问题。

    2.和孩子一起解决问题。

    流程大致分为:友好讨论;共同协商;设计限制‘坚决执行等环节,当然不要生搬硬套,要根据具体问题灵活运用。你要用和善的态度来表达对孩子的理解与尊重,多提问,多倾听,多让孩子表达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多让孩子参与,主动解决这个问题。

    3.多读书。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孩子多读书,让阅读成为生活的需要。读书就像粮食一样,成为他精神发育的根基。每个孩子至少有一二本书,是他的根本书籍,能够指引他的精神成长。青春期是孩子三观形成的时期,他们内心充满了对这个世界的好奇,想要知道自己是谁,将来要以谁为榜样,等等,所以,这个时候要给孩子最好的教育书籍,比如,多读一些名人传记。在三观塑造方面,我给大家推荐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多夫》,这本书写的相当出色,对于三观形成的孩子,对于迷茫中的孩子,有指明灯的教化作用,这样就可以代替家长对孩子的空洞说教,让孩子能找到自己努力的目标,以英雄为榜样,找到自己人生的目标,并像英雄那样努力刻苦,集中精力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孩子叛逆期?用这几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zesv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