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是什么?
每年的春节大家都会讨论这个话题,思考这个话题,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交通的便利,娱乐的多样化年味似乎越来越没有年味了。
以前的过年,主打一个“忙”字,差不多十二月二十左右就开始忙活了,准备各种各样的年货。
最早准备的应该就是炒米,也叫炒米糕。有两种做法,一种是纯自己动手制作,把蒸熟的饭晒成干,然后用沙子炒开,再用煮化开的糖浆把炒好的饭干黏连在一起,等糖浆冷却后,再切成方块,最后用报纸包好装进铁皮箱里,等到家里有客人来了,再拿出来招待客人,轮到农忙时间,也会带去干农活,饿了拿来充充饥。
还有一种是有专门的打炒米的人,带上工具走村串户,每个屋打上一两天。他用专门的工具——一个肚子大大的铁器,把大米放进里面去,再架上架子,下面烧火一边摇一边烤,烤到一定的时间,在铁器的口子上套个大麻袋,用一根铁棍一敲铁器的开关,随着“嘭”的一声巨响,炒米喷得一大麻袋,很像爆米花,非常漂亮。
这个时候,大家基本都不干农活了,于是一屋子的人,男女老少,大大小小,围坐在火堆旁边,一边等候,一边聊天,唠唠家常,吹吹牛皮。我们小孩子最喜欢的是炒米烤熟了开盖的那一刻,又兴奋又害怕,一边捂住耳朵一边喊叫着,等到炒米蹦出来的那一刻,我们又欢快地跳起来,顺手抓一把放在嘴里,真香。
打好了的炒米,接下来的工序是一样的,都是煮好糖浆,把炒米倒进入,搅拌均匀,再铲到专门的架子里,摊平,切块,最后包装起来装箱。
我们最期盼的是家里的炒米有不成功的,所谓的不成功就是最后不成型,散开了。这种散开的炒米不能包装装箱,就比较容易受潮,受潮了就容易坏,所以失败的炒米就任由我们吃——大把大把用手抓着吃、用勺子打着吃、放进大被子里用开水泡着吃……那是真正实现炒米自由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