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了那么久,何处是吾乡?
儿子说,每当过年、过节和寒暑假,他班里的同学和小区的小伙伴都会回各自的老家,为什么我们不回老家?我们的老家在哪里?
我一时四顾心茫然……
是呀!我们的老家是哪里?
是从小生我养我的故乡新疆?可我们从小被小伙伴们戏称为“四川人”:四川龟儿子,抱个鸡娃子,三天不吃大米饭,饿的肚子疼。
那就是四川?可我们一嘴的河南腔又被四川的小伙伴戏称为“河南人”:河南大裤裆,买菜不用筐,茄子、辣子往裤裆里装……我们从小就是没有老家、没有故乡的人……
猪锅的老家是甘肃,儿子的籍贯一栏也写的是甘肃,那是不是可以说儿子的老家就是甘肃?可猪锅都没有去过甘肃的老家,更别说儿子了。
儿子生在上海、长在上海,在他的认知里,上海就是他的故乡、他的老家,离开上海就是离开他的老家和故乡,离开上海,走到哪里,哪怕是回新疆,他都不认为那是他的老家,他都特别想回到上海;而甘肃只能说是猪锅父母的故乡,虽然猪锅的籍贯一栏也是甘肃,出生地和户籍地是新疆;而四川,是我父母的故乡,虽然我的籍贯一栏是渝;新疆也曾是我的出生地和户籍地,虽然现在我的户籍栏多了另一个地名—深圳;小小的户籍卡,分别告诉我:我的祖籍是渝,我的出生地是新疆,我的户籍地是深圳;儿子的祖籍是甘肃,出生地是上海,户籍地是深圳,他的户籍栏已经没有新疆的影子了……
所以,和我们一家三口分别有关联的四川、新疆、甘肃、深圳、上海都不能被称之为“我们的故乡”……
我们这一代的很多人,注定是没有故乡的吧?我们出走大半生,似乎一直在寻找属于我们的真正意义上的故乡,但离家无家处处为家,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弄丢了故乡……
毛姆 1919年的作品《月亮和六便士》中有一段话让我明白了为什么我们“无以为乡”:“有一些人,在出生的地方他们好象是过客,孩提时代就非常熟悉的浓荫郁郁的小巷、同伙伴们游戏其中的人烟稠密的街衢,对他们来说都不过是旅途中的一个宿站。这种人在自己亲友中落落寡欢,在他们唯一熟稔的环境里也始终只身独处。也许正是这种在本乡本土的“陌生感”才迫使他们远游异域去寻找一所永远的居处。说不定在他们内心深处,仍然隐伏着多少世代以前祖先们的习性和癖好,它们使这些漫游者重新回到了祖先们在远古就已离开的土地之上。有时候当他们偶然到达了某个地方,他们会神秘地感到,这里正是自己梦寐以求的栖身之所,是他们一直在苦苦寻找的精神的家园和心灵的故乡。只有在这里,他们的心才能够安静下来…..”
那么,所谓的故乡,不过是一路走,一路经过罢了。
都说美利坚民族是一个无根的民族,他们没有“故乡”的地域概念,走到哪里,就以哪儿为家,美利坚的每一寸土地,所到之处都能被他们当作故乡;而作为有故土情节的中国人,离开他从小生长并熟悉的土地,离开父母亲人的那一刻,走到哪里都是异乡。
年轻的时候,我们背起行囊离开家乡的脚步总是义无反顾,我们终其一生渴望在异乡寻到故乡,故乡熟悉的人、物都渐渐隐去,我们对故乡的牵挂也渐渐淡去,我们心目中守护的故乡曾经熟悉的样貌也在一次次思乡、返乡中消失殆尽,直到现在的故乡和我们印象中的故乡已无一点关联,直到故乡的父母一一老去,我们与故乡连接的纽带也彻底断联,我们成了真正的“没有故乡的人”……
适逢清明小假期来临,已经有很多同事回老家、回故乡祭祖、扫墓了,我们又面临“清明节回老家吗?”的灵魂拷问:真的,我是该考虑下我们的老家的问题了,还有儿子的老家,我们能重新寻回、重写新定义吗?
走了那么久,到底何处是吾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