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捷方法
在瞬息万变的互联网、软件行业,大家渐渐体会到敏捷的优势。我们参考了几种经典的敏捷模式,按照产品、团队的需要定制了属于自己的敏捷方法,特点如下:
有计划,更要“拥抱变化”。
随着时间变化,必然有新的信息出现,特别是市场环境、用户情况等瞬息万变的互联网业界,所以死守着的项目计划不调整是没有逻辑的做法。并且,项目估计的不确定性是会累积的,80%×80%×……以后,能确定的就更少了,所以开始订的项目计划,在一个月后很可能已经面目全非,强行遵守是没有意义的,而应该不断地修正,当然,在一开始的计划中间就应该留有一些弹性。
迭代周期内尽量不加任务。
敏捷再灵活,也不能容忍毫无控制的变化,“迭代”权衡了变化的成本和不变的成本,这是一个将“大项目长期不变”细化为“当前迭代不变,下次迭代待定”的做法。此外,如果某次迭代内的任务无法完成,可以为了时间点的要求,移出一部分任务到下一个迭代。
集中工作,小步快跑。
项目干系人都在一个区域办公,或者在一间会议室里办公,这样可充分利用白板和墙壁。相应地就要求团队较小,一般小于十几人,太多了可分割为多个团队。同时,项目有较短的迭代周期,通常是2~4周,我们推崇每日“站立晨会”,会长小于20分钟,每个人只能说3 个问题:昨天做了什么?今天要做什么?碰到什么问题,打算如何解决,需要什么帮助?集中工作也是为了倡导较少的文档,更多地口头沟通,其实这点对团队成员要求很高,特别是对国内的技术人员。
持续细化需求,强调测试。
需求唯一不变的特征就是“不断变化”,项目与产品都要小步快跑,用不着在需求阶段纠缠。
我们在开发和测试过程中完善需求,而且特别看重测试驱动项目,更早的测试,重度的测试。这需要有很强很严谨的测试人员,TC编写、TC评审,甚至测试执行的过程可以用来补充和细化需求,比如业务逻辑里的一些限制条件、异常流程等,往往都是测试人员提出来的。
不断发布,尽早交付。
让需求方不断地、尽早地看到结果,并给予反馈,当然需求方代表要有话语权,不然半途杀出个老板说三道四是令人极其郁闷的。这点也要求需求方充分投入,包括集中办公、参与验收测试等。我们的“冒烟测试”、“每日构建”就符合“尽早交付”的概念,可以让需求方尽早看到最新的产品。不断的发布也是为了把大问题分而治之,先解决最核心的,风险最大的部分。我们会先完成最重要的功能,所以说敏捷的里程碑是功能驱动的。
I 用自己的话重述知识
Why:软件行业,互联网瞬息万变,怎么样适应变化呢?我们在做项目过程中是不是也常常遇到预料之外的困难呢?
What:通过使用敏捷方法,适应变化,得到最大收益。
How:1 有计划,更要“拥抱变化”。2 迭代周期内尽量不加任务。3 集中工作,小步快跑。4 持续细化需求,强调测试。5不断发布,尽早交付。
When:做项目流程化的工程方法受局限时采用敏捷方法去做。
Where:在项目管理或处理复杂需要应对变化的事情时适用。
A1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
2月份给自己制定了一个读书计划,计划每天3小时学习并输出读书笔记。理想是美好的, 实行了将近1周,开始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因为开始远程办公了,优先处理工作呀, 花一下午和面剁馅包饺子啦,日程出现变化了,我计划节奏就打乱了,最后读书计划搁浅。
A2 我的应用
0321~0408计划学习运营思维
通过学习敏捷方法,为了实现这个计划,我准备这样去做:
1 有计划,更要“拥抱变化”。每天的便签和音频计划是在12:00前完成,会出现需要工作或者外出办事等变化,在拥抱变化的同时便签放在晚上完成。
2 迭代周期内尽量不加任务。在便签训练周期里,先不增加把便签加工成拆书练级稿子的任务。
3 集中工作,小步快跑。与运营思维组的小伙伴们集中在群里每日反馈,跟上进度。
4 持续细化需求,强调测试。完善运营思维的学习,从了解什么是运营到学习运营思维方法。
5不断发布,尽早交付。完成1篇同时录喜马拉雅音频,不断发布,尽早地看到作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