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经有很多年清明节没有回家祭祖了。
上一次,是2013年,我从江南回到北方的第二年,那天一大清早我就穿上自己的白体恤和白色帆布鞋。在我心里,祭祖,从来就是一件极其庄重的事情,所以,白色代表着我的敬畏与虔诚。
今年,我与姐姐如约回家。因为父亲腿最近不太方便,由大哥带领我们兄妹几人。
我们看望的第一人是伯父,我的伯父啊,已经与世长辞多年,每每想起,顿觉酸楚难当。我的姐姐在烧起纸钱的那一刻就已经开始轻轻啜泣,我当然知道,丧父之痛,于她和大哥来说,在人生中,是怎么的重创?
语言有时候是苍白且多余的。我轻抚她的背,为她递纸巾…一如伯父过世的那天,她抱着我,我抱着她,我们紧紧依偎…
小侄子天真无邪的问:“姑姑,你怎么哭了?”
姐说:“我想我爸了…”
记忆排山倒海而来,我想起伯父生病的那时,爸爸晚上带我去家里,一进门应入眼帘的是我姐大着肚子(那时姐已怀孕),站在窑中央,面前是搭着高脚凳的洗衣盆,昏暗泛黄的灯光下,她正在洗衣板上艰难的洗着衣服…我那时还小,但那一幕还是让我难过又心疼…
我们身体里流着同样的血,即使没办法感同身受,却也能到感受到巨大的悲伤和疼痛,可想而知,我的兄长和姐姐也初经世事,他们承受着怎样的苦痛…
在咸阳的那些年,那时姐还在赵家园小学里教小学,我总想写一封信给她,想给她以慰藉,但还是因为种种原因放弃了…我也一直在想原因,后来我想,大概是我不愿意再把这件事情提出来,在重复她的伤痛吧…
我多希望她还是那个在骑着自行后座上载着因为害怕而大喊大叫的我的腼腆女孩,不太熟悉的车技,加上幼小的我的喊叫与哭腔,我们横冲直撞的冲进枣刺窝,哇哇大哭,说在我不要坐她骑的车…
我多希望她还是那个上师范时,伯父一周给她十块钱的生活费,她会留一些给我买豆豆糖的少女…
日子平凡而庸俗,但却天真快乐…
只是啊,时光骤逝,如今,我们都已成为生活的接纳者和臣服者。只希望,上天,让我的哥哥姐姐们,都多一些幸福和顺遂,多一些健康与安然…
我们去的第二座坟是奶奶的。
大哥一边烧纸钱一边对我们说,“咱婆那人好的很,是个极其善良的人…”
我小时候曾听我妈说过,在那个没有粮食吃的年代里,我奶奶在门口搭了一个小棚子,里面放着一个碗和一双筷子,走到家门口讨饭的乞丐,奶奶都会给饭吃,给白面馍馍…长这么大,从来没有听过伯母和我妈说过奶奶不好,都是在说,奶奶究竟有多好…
所以我常常觉得,我现在和我婆婆相处的好,我们兄妹几人顾大局、识大体、互尊互爱、通晓情理,其实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家族里的家风,是因为好的品质的传承,是因为我的父母长辈们为我们这些后辈树立了好的榜样,让我们有形可尊,有际可循。
小时候爸爸带我去地里,他干活,我就坐在奶奶坟前,从来都不害怕,虽然我与奶奶未曾谋面,但是我一直都知道,那座坟墓里住着爱我的奶奶。我会采一些小野花放在她坟前,还会把她坟前的砖垒在一起当作收音机,嘴里振振有词“奶奶,我放歌给你听吧…”然后自己一边哼哼,一边手舞足蹈…
我没有见过奶奶,但我知道,她的爱一直守护着我们。
我们最后去看望的是爷爷和先辈们。
我出生晚,也没有见过爷爷。可我知道,我爷爷是个在皑皑大雪中会为民众清扫几里路的好人,明明自己活得也很辛苦,却愿意不求回报的为别人付出。所以,我常常会觉得,我们如今的好运气是祖上积了无数的德,然后回报到了我们这些后辈的身上,所以,我也更愿意去付出、去热爱、去敬畏我所遇见的一切,我们家里的每一个人身上也都有这样的品质和精神…
我对爷爷说,“爷爷啊,我忘了给奶奶烧衣服和手机,一块给你,你帮我给她啊,吃好喝好,缺啥了就自己买…”
下过雨的泥泞,开的正盛的桃花,土地里刚钻出头朦胧绿意的青草和几朵凌乱的野花,我们兄妹几人追忆、缅怀…
小时候怕坟,觉得里面有鬼,可长大之后才知道你所怕的鬼,是别人日思夜想都再也见不到的人。
一年一清明,一念一追思。清明是责任、是感恩、是哀思、是心境、是传承、是教育,清明也更像是一种精神。我是谁,从哪儿来,到哪儿去?
站在祖先和亲人的坟前,明白了自己从何而来,将向何处。思念之余,我们更多的是学会珍惜眼前人、眼前事,好好活着,才是对先人最好的告慰。
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清明安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