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项,甲乙均有作为义务,甲的作为义务来自于法律规定的义务,也即父母对子女的抚养救助义务;乙的作为义务来自于职务、业务规定的义务。甲乙均成立不作为犯罪。从等价性程度看,甲乙均成立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A项说法正确。
B项,就故意的不作为犯而言:(1)行为人对产生作为义务的基础事实存在认识错误,属于关于事实的认识错误,会排除行为人的犯罪故意。例如,甲路过河边,看到有人落水,误以为是无关的陌生人落水,没有施救,实际上是自己的小孩落水,小孩溺亡。甲没有认识到是自己的小孩(作为义务的基础事实),不是故意犯罪,但如果有认识的可能性,存在过失,则甲成立过失的不作为犯罪,也即不作为的过失致人死亡罪(以符合不作为犯的客观要件为前提)。
(2)行为人对产生作为义务的基础事实没有认识错误,但对是否产生刑法上的作为义务存在认识错误,属于关于法律的认识错误,不会排除行为人的犯罪故意,不能免责。例如,甲路过河边,看到自己的小孩落水,误以为自己没有救助义务,没有施救,小孩溺亡。甲的认识错误属于法律认识错误,不知法者不免责。甲成立故意的不作为犯罪(遗弃罪或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一般人只要认识到是自己的孩子、妻子、父母,就会认识到有刑法上的救助义务。甲不可能认识不到这一点,甲具有认识到这一点的可能性。
题中丈夫认识到对方在法律上仍是自己的妻子,说明对产生作为义务的基础事实没有认识错误,但是对是否产生刑法上的作为义务产生了认识错误,这属于法律认识错误,不会排除丈夫的犯罪故意,不能免除责任。因此,丈夫构成故意的不作为犯。从等价性程度看,丈夫构成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B项说法错误。
C项,在法律上,甲对母亲有救助义务,但对女友没有救助义务。在客观要件阶段,甲不救助母亲构成不作为,具有法益侵害性(违法性)。然后进入“违法性阻却事由”板块,如果存在违法性阻却事由,则可以排除甲的这种不作为的违法性;如果不存在,则甲最终构成不作为犯罪。C项说法正确。
D项,作为犯罪是积极地制造危险。不作为犯罪是有义务消除危险而消极地不消除。甲对乙是作为犯罪。甲对丙具有作为义务也即制止的义务,作为义务来自于甲的先行行为,也即投毒杀乙的行为。甲就在现场,具有履行义务的可能性,却不履行,构成不作为犯罪。D项说法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答案为AC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