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开启“简书”,是因为听说过它,更因为想找一个可以存放思想的地方。在面对茫茫的互联网世界里,不想迷失内心,不想像海草飘着,可又得找个地方寄宿着。
在这之前,原以为自己可以如隐居山林般,离开繁华喧嚣又让人停不下手的“手机互联世界”,只使用基本APP,像支付宝、微信等。可简约久了,竟想去探个究竟,想了解更大的互联网世界。
刷了半天后,就吓着了、懵住了,莫名烦躁、茫然起来,原有的意气勃发,消退得只剩寒风习习。规律的晚餐时间不经意间被拖延。这一顿晚餐,吃得静静的。吃到后面,格外想念安静看书的时光,想象着不需要非常依赖智能手机的世外桃源。
不知道该怎么形容心情,只是有些能够体会《海上钢琴师》 中,1900站在船与岸的铁梯上,看着近在眼前的现代社会的大烟囱时,复杂的内心感受——想象着之后,竟不敢靠近。
可我毕竟还是95后的城市人,互联网和智能手机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再怎么不愿让生活和灵魂被它们控制,被它们左右,也都无法摆脱它们的气息,更无法离开它们的存在。曾经沧海难为水,没想到也可以用来形容它们。在这个时代,似乎也不敢想象没有它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
如何适应它们,又可以保持自我。面对海量的信息和商业模式,到底哪些话语才是真心的,究竟哪些思想是发自内心而非为了商业宣传。数据时代,一个正在建设新秩序的时代,带来的迷茫不亚于,或者更胜于工业时代。
人创造了智能手机,但却像打开了潘多拉魔盒,吃了上帝的禁果,利弊相交。如何安放孤独而又自由的不羁灵魂,如何让生活更有质感和特色?搜一搜,各有各的说法。或许可以在手机上调侃抒发后,啥都不理会地静静看个书。等之后,又有些日子会莫名地烦躁或迷茫起来。
这是互联网和手机带来的,还是人生本来就会如此。想了想,我选择后者。人生的经历,离不开时代,或穷或富,或平凡或精彩,或堕落或充实,时代会给我们每个人打上烙印,但时代不是我们迷茫的借口。
就像经典的书,穿越了几个时代,依然闪闪发光,永垂不朽。人,也应该如此。如何让自己经典?这是个哲学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