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母亲节,尽管陷备考的紧张节奏中,我还是挤出了时间,去往江边,找寻心中的母亲记忆,夏至刚过没几天,江畔的公园绿的清亮,我清楚这是一年中最好的时节,气温不高,空气温润不燥,临水的植被收到了河水的湿润,铆足了劲头,不停向上生长,滩涂的地面也被一层青青的草地覆盖,迎着波光粼粼的水面,闪烁着深绿和浅绿的光影。我清楚,在这样的环境中,能够找到和母亲更多的共鸣,那些杨柳垂落,枝条在水面上方摇曳,便是记忆中当初的家家户户河边和不可或缺的柳树,当然还有河边的芦苇、石坝堤岸。
我期待听到柳树的声音,因为母亲长期接触的环境多是高大的柳树,或许其中会有母亲的声音,叫喊回家吃饭。母亲喜欢折腾这些绿植,清除多余的枝条,铺在鸡笼狗棚上面,一来放置狂风暴雨袭击来的时候,不止于树木枝杆折断,伤及无辜。
我的眼睛驻足在了河边的芦苇上,正值生长旺季,那是制作粽子的包装原料,在现今重视包装的影响下,看来也就是粽子守住了传统,千百年来始终用芦苇叶包裹,我认为的原因,芦叶的清香,渗透进入粽子增加了口味的独特性,还有,芦叶四处可见,很容易获得,其次,芦叶我信步走向临水的芦苇,才发现,这里已经走出了一条不规则的小路,而不远处,四五个人正在采摘芦叶,这是城市的居民,他们并没有从菜场采购,而是自己劳动获取,不止于减少费用开销,还有自己的劳动所得之后的快乐,那一叶叶并不宽大的粽叶被他们整齐的堆放手中,很快放入随身携带的塑料袋中,我的记忆忽然沉重起来,当年母亲也和眼前的情况一样,一叶一叶的堆放手中,后来在包粽子的时候我发现母亲的手被锋利的芦叶割伤,但是她脸上依然挂满笑容。
在当年,每个粽子的制作所有的原材料都是自己劳动获得,不像如今很多快捷的渠道获得,从糯米粳米的准备,到沙瓤一个个步骤的加工过来,之后,包、蒸煮,常常忙得母亲不亦乐乎。是的,每个劳动妇女都会制作一定的糕点,给自己的孩子丈夫亲戚享用,也是一次自我能力的表现,于是有了各色沙瓤作馅,但是妈妈制作的常常以豆沙中止,因为我们没有足够的余钱购置粽子馅料的原食材了。粽子制成,常常有当地有声望的人来参观,来品尝,他自然会把这次品味的感受告诉其他村民,粽叶青青,承担的还有每个母亲的标配称号。那是每个母亲的荣誉,她们使劲全力,一次次的将粽叶清香送进孩子们的口腔。
几个采摘粽叶的人走了,走前他们扶起了已经倒伏的芦苇,他们充当母亲和父亲,为他们的身份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也一样在这个江畔,将清香一点点制作出来。
网友评论